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源出】宋·唐庚《文录》所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语译】山中的僧人不懂得计算时间,一片树叶掉落,他就知道已进入秋天了。【理释】根据物候现象,而推知季节变化,这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常识。可用以比喻,凭借某些征兆,预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人们在事物的必然联系中,获得预见性。一叶落知天下秋@斑竹  相似文献   

2.
1人们常说:"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都会枯黄、凋零,如梧桐、杨树、柳树、水杉等,这些树木  相似文献   

3.
秋诉     
浮萍伶仃地漂来漂去,石头上噙满古老的泪光,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蛊惑下相映成辉。走出远古悲秋的沉重的呻吟,做着还没醒来的梦,迷惘的双眸里多了几分冷静与思索。秋是一幅用自然的哲论点缀而成的巨幅画卷,牵扯着我的心灵,引导我不得不去尝试撩开秋那层含蓄的面纱,去追求与感悟……我痴痴地爱着秋天,然而连理由还没有琢磨清楚,只知道那些被人看得有些萧瑟了的秋风秋雨能邂逅我纵横思维的感悟——那便是永不认输,奋力向上地攀登!攀登!——题记提起秋天,就不得不先说一说落叶……落叶是秋天的使者,无怪乎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叶落向来…  相似文献   

4.
拾起秋天     
不知不觉中,秋天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很多树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一阵秋风拂过,带走了泛黄的树叶,留下了灰褐色的树杆和交叉的树枝,在秋风中微微颤动。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确,当那泛黄的树叶飘然而至,飘落到行人的头上,身上时;秋雨过后,当它又像一片片黄色的鹅掌,紧贴在潮湿的路面上时;你会觉得落叶已装饰了你的生活,成了你天天见面的熟人,而当你弯下腰拾起一片落叶,你又会觉得你拾起的正是秋天。  相似文献   

5.
秋叶落无声     
古人云:"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叶黄了,落了,是秋天已至的最好证明。正如鬓染秋霜象征青春尽去。秋叶落无声,岁月逝无痕。它们于秋风瑟瑟、  相似文献   

6.
初夏的落叶     
落叶,是“千秋扫作一番黄”的景象吗?的确,“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萧瑟的秋风中,片片金黄如一群群可爱的小精灵,塞塞(?)(?)的,跳动着飘入大地的怀抱,像女神撒下的金色云毯铺满了整个大地。拥起一堆落叶,让它们在空中定格,成为秋天永久的记忆。这种景致,不是凄凉与苦涩,不是落寞与孤寂,而是自由与快乐。它能让更多热爱生活的人找到落叶化春泥的启示。也许,落叶永远是秋天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下列每句古诗中都有一个成语,请你找出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答案:万籁俱寂两小无猜发人深省一叶知秋雪中送炭读古诗觅成语@曹铁光  相似文献   

8.
古诗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有多少树木,像梧桐一样,每到秋冬,就黄叶飘落,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而那苍松翠柏,却依然郁郁青青,经冬而不凋,这种现象究竟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其实,对着萧条落叶,不必徒增感叹,落叶是树木保护自己的一种办法。秋冬的空气比春夏干燥,树叶的水分大量蒸发,而根的吸收作用却有所减弱,这样吸收的水分供不上蒸发的水分,树木内的水分将要失调。于是,叶柄和技相连的地方就形成离层,使水分不再输入叶子。叶子缺水,逐渐干枯,于是风吹叶落。而树木本身呢,却因为减少了水分的消耗,可以平安过冬了…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树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挥动着神奇的魔棒,秋天的树叶立刻变得多姿多彩:有的依旧如浓茶般绿,有的如成熟的麦穗般黄,有的如铁锈般褐,还有的如火焰般红……整个世界宛如画家笔下一幅色彩斑斓的绚丽油画。我漫步走进张公祠,啊!眼前的景色好美啊!你看,高大的银杏树早已披上了金黄的盛装。微风一吹,树叶簌簌作响,有几片干枯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就像几只枯叶  相似文献   

10.
秋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虽然没有那种狂风万里卷落叶的雄浑壮观之景,使人豪情顿生,但冷瑟悲凉之意却已直逼心头,时闻风鸣枯草丛,却全然没有夏日那热闹气氛.  相似文献   

11.
风很大。秋天正是如此,除了满地的落叶外,就只剩下秋风了。这里是一片白桦林,一片很宁静的白桦林。除了每天三三两两的行人和秋风的呼啸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秋叶飘落下来,秋风便负责把它们带到旁边的湖面上,在湖面上的树叶,就像一只只摇摇曳曳的小船儿。白桦林中,一棵不起眼的白桦树上,还挂着一片树叶———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是的,很快他就会变成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了。对于白桦家族来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然而小树叶并不懂得那么多,他毕竟还不到一岁,他只知道自己还不能睡,他还要跳完他一生中最美的,也只有一次的舞蹈。小树叶撑不…  相似文献   

12.
落叶舞清秋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题记飘零的落叶终归尘土不忘情,化作春泥静待来年将树养。这就是我爱的,无私的秋。秋,没有春的温暖和煦;不若夏的热情如火;不及冬的桀骜不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咏春赞夏叹冬。孤寂的秋依然循着四季交替的规律,忘不了的是它“承夏启冬”的职责。于是乎从零落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让人丝毫不敢懈怠。它不张扬,但涵蕴着不张扬的美丽。它的美撩人芬芳,却没有盛气凌人的嚣张,只是守着生命的承诺,默默地…  相似文献   

13.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但落叶没有哀愁,它知道自己终将醒来。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相似文献   

14.
沙白和丁芒都是当代的著名诗人。下面是沙白写的《红叶》一诗和丁芒为这首诗写的一篇评论,阅读后,请按文后各题的要求,分别作答。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选自《南国小夜曲》评《红叶》丁芒“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人尽皆知的自然规律,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们爱说爱写的材料。可是一旦到了沙白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  相似文献   

16.
    
九月伊始,我们迎来新一学年的秋季学期.金风送爽,一叶落知天下秋.硕果累累,喜看稻菽千重浪.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不管你获得的是满心的喜悦抑或是满腹的惆怅,都到了放下它们轻装上阵的时候.这个季节,让我们从认识“秋”字开始,满怀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现在通行的“秋”字从禾,从火.从禾不难理解.秋天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稻、黍等,成熟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冬日海南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样的一句话用在海南是相当适宜的了。是秋,而不是冬天,在我看来,海南是没有真正的冬天的。今天,阳台上那株四花草(又名白茅草)上最后的一片叶子终于凋谢,随着清晨的风不知道飘往何处,那一树的芳华也终于坠地了。  相似文献   

18.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尤其是对秋天的感受更为独特。作者写秋天,不是登山远眺或临岸感怀,决不同于在秋景之中赏秋,见一叶落而知秋色。作者的意图是写秋天的况味。写秋天的味道,这很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足不出户,尽知秋韵。这不能不说是为文的上品。  相似文献   

20.
考考你     
我们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经过长期的精简提炼浓缩而成,如果你能知道成语在原来句子中的意义,你对成语的了解一定会更深刻。看看下面几句话,你能写出浓缩后的成语吗?1.一叶落,知天下秋()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