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过的野兔     
<正>你知道:大人和小孩是不一样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是不一样的,树木和青草是不一样的……有了"比较"就知道了"不一样"。烧过的野兔从前的从前,远古的人们吃的全是生的、没有经过火烧煮的东西。一次下雷雨,电闪雷鸣,非常可怕。躲在山洞里的人们,眼看雷电把一棵大树给烧着了,一只慌忙奔跑的野兔,一下子跌到大火  相似文献   

2.
OIC原则指出,一个行为如果是人们的义务,那么该行为就是人们能够完成的。相应地也可以说,当一个行为是人们不能够完成的,那么它就不是人们的义务。根据该原则,"义务"应该在关于人们"能够"做的行为的考察中诞生,而不是根据"美德"来制定。实际上,"美德"并不先于在OIC原则支配下的"义务"而产生,反而是在人们履行"义务"并进而对行为予以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根据OIC原则,当当事人"不能够"时,原义务就已然终止,这时需要根据人们是否过失或者故意导致"不能够"的发生来确定当事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并且以当前人们"能够"做的事情为基础确定新的义务。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认可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操作,那么这恰恰也证明OIC原则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鸟叫不死鸟,不管寒冬腊月、冰天雪日,每天都要在天空上飞翔。有一种草叫不死草,不论烈日炎炎、严寒霜雪,无时无刻不呈现出一派翠绿。有一天,一只不死鸟飞到一株不死草面前问道:"朋友,你难道真的不会死亡吗?"不死草回答道:"生死是自然的规律,我有生有死,生命衰老时也会死亡。"不死鸟问道:"人们为何叫你不死草呢?"不死草回答道:"我生时,时刻都呈现出一派翠绿,死时也表现出翠绿的形象,我的子子孙孙都永远保持着翠绿的形象,所以人们叫我不死草。"  相似文献   

4.
卖菜     
在桃山卖菜快乐极了。一声吆喝,人们呼啦一下子围上来,既不问价也不挑选,不一会儿就一"抢"而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形补形"的说法,于是"吃核桃补脑"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可是,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人们认为吃核桃可以补脑。补脑的需求自然是在人们感觉反应迟钝、思维不活跃的情况下产生的。反应一迟钝,人们自然就会认为是大脑疲劳了,需要补充营  相似文献   

6.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新名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将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宅男宅女"一般指孤癖、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但现在",宅"已经有些新生活方式的味道,很多青年白领也加入其中。"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  相似文献   

8.
高岚 《早期教育》2003,(8):24-24
一场突然而至的"非典",使得许多人在短时间内急速改变了自己的卫生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人们一下子把眼光投向了文明的"底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不随地便溺、勤洗手……许多本应在幼儿阶段就该养成的习惯,现在却要用重罚、举报等办法让人们接受有关文明的"再教育",不能不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9.
何宜隆 《新高考》2009,(10):21-22
一、抓意义辨析一是准确理解,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文不加点","点"的意思是涂改,而不是标点。"不孚众望"的"孚"是使人信服,而不等于"符合"。"刻鹄类鹜"比喻摹仿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近似。多用以劝解人们不要好高骛远;"画虎类犬"则是说摹仿得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的通讯产品已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真是"足不出户亦知天下事"、"千里之外而近在咫尺"。不言而喻,我们与家长的联系不也越来越便捷了吗?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ail、一个QQ则可省去为师者的多少劳累与奔波。虽说教师登门造访可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沟通,但是如今人们都很注意自己的"生活隐私",不愿意让外人到家里来打扰自己宁静  相似文献   

11.
"啰唆"本是个贬义词,"啰唆"的话人们不喜欢听,"啰唆"的文章人们也不爱看。但生活中也有"啰唆"得绝妙的例子钦?"啰唆"还是假"啰唆"?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明朝初年,有一个考生进京赶考,因离家匆忙,没有来得及将家事交代清楚。他一到京城,就赶紧给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吾妻:  相似文献   

12.
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然而随着生  相似文献   

13.
正尽管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在"书本知识"或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但人们并未就这种知识作出严格的逻辑分析,甚至未能将这种知识接纳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然而,知识的"不可言说"并不代表其不存在,更不代表可以将其忽视。在对客观主义科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现代西方政治、法哲学的一部巨著,他在书中提出的"公平的正义"理论,对正义的理解堪称达到最高境界。他认为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条件限制,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具有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自然秉赋的深刻而持久影响,这种不平等又是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本文阐述对该书理论精髓的浅薄认识和感悟,并联系我国近年频发的"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案件,阐述"公平的正义"这一构想与原则如何贯彻执行、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跩"这个词,自从有了"显摆、炫耀"乃至"洒脱、快乐、霸气"的词义后,一直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一是误解为方言词——其实它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方言的范畴;二是其字形常常被人们误写作"拽"。其实,"显摆,炫耀"的新义是由"跩"的本义"(走路)摇摆"引申而来的。"拽"字不具有"显摆、炫耀"的词义。  相似文献   

1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同党,徇私护短;小人偏袒同党,结党营私,而不普遍厚待。"片段选读一  相似文献   

17.
现在是2056年,不过现在的人们也有许多不高兴的事情,所以我决心发明一种"灰色情绪消除机",把人们的伤心、难过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流行歌曲中加入古典文学元素已成为另一种"流行"趋势。从歌众接受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因为当前流行歌词的雷同、低俗等不健康、不积极的状况不能满足受众文化程度和艺术品味不断提高的需求,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品味,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其次,距离产生美,古典文学自"五四"开始被人们疏远,现在反而愈加显示出悠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会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艳照门"事件、"兽兽门"事件和"工行女"事件等等便是例证.如何有效保护人们的网络隐私权,并使之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适应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曾几何时,人们谈"匠"色变。在教育界,"教书匠"成为一个不是很动听的词汇,甚或带有轻蔑之意。"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成为不少教师的价值共识;"教育家"与"教书匠"成为两个虚假对立的群体。其实,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误解了"匠"字,冤枉了"教书匠"这一称谓。各个领域的能工巧匠,自古以来就令人羡慕、受人敬重。文学巨匠、艺术巨匠、科学巨匠、思想巨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