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浪潮中,命运和仕途的坎坷与这大环境息息相关。作为这时期的诗人,黄庭坚不断吸取儒学思想、研习老庄义理,形成心性思想的基本构架。与此同时又汲取禅宗哲学,建立了明心见性、融合三教的思想体系。可见,黄庭坚的心性哲学不仅有儒家的范畴,而且同时吸取道家、禅宗的治心养性、齐同万物等心性论思想。这些思想同时也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很多,其中被后人提到最多并最为诟病的是他的“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对“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这两种诗歌创作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黄庭坚的诗歌和诗论并不是反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因此认为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净土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影响中国各派佛教。天台的智顗一面通过龙树的《大智度论》、《十住毗婆娑论》等论疏,另一方面通过对《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注疏,把净土思想引入天台宗,提出“观心念佛”和“心观念佛”。宋代以后,天台宗与净土关系尤为密切,从知礼到智旭,无不大弘净土念佛法门。  相似文献   

4.
代弥陀净土信仰兴盛,文人中有弥陀净土信仰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净土信仰思想杂糅不一,复杂多变,与真正的佛教徒信仰有很大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唐代社会思想开放,人们的信仰较为自由,大都带有儒、释、道三教的特点,以儒教为基础,统合释、道;佛教信仰各宗杂糅,不唯信弥陀净土;具体到净土信仰又不分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信仰不坚定恒一,常有改信弥陀净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外侄李彭自幼跟随李常长大,与时在李常家中从学的黄庭坚建立了深厚感情,其为人之贫而不失其志,诗歌创作的主张广读书、近自然、贵浅静,均与黄庭坚的思想、文学创作论有深厚的渊源,促进了黄氏家族性文化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净土观念是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佛教各派对净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净土宗与禅宗的冲突最大。净土宗从末法思想入手,主张通过称名念佛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则从般若空宗理论出发,反对念佛往生,主张唯心净土。净土宗与禅宗对净土的不同诠释的背后,是他们对佛教的不同理解,也是他们不同生存境遇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西方合论》是袁宏道净土思想最完整的体现,在净土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西方合论》总叙为十门,主要从建立理论、修行实践等方面对净土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谷提拔》中有关书法方面的论述加以整理、归纳、分类,梳理出黄庭坚的学思思想和主张,从中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宋代书坛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晏 《天中学刊》2008,23(1):111-113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