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巧珍 《文教资料》2007,(16):100-102
本文认为,“黑暗诗歌”代表了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最高成就,主要剖析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几首著名的“黑暗诗歌”,澄清了某些评论家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误解,他们认为罗伯特·弗罗斯特只不过是一个讴歌大自然的一般山水田园诗人。从剖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阴暗面得出结论:罗伯特·弗罗斯特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自然界的冷酷无情。他在看到冷漠的宇宙的同时,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具有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弗罗斯特诗歌的题目具有哥特式特征,诗歌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往往是秋冬季节、夜晚、黄昏或者雨雪天气里,故事的背景多在室外.诗人为读者呈现出的是形只影单的人物.弗罗斯特诗歌的氛围极其恐怖,诗人集中使用一些词汇和意象突出恐怖的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多以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象征主义是弗罗斯特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为其貌似简单的诗歌更增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以弗罗斯特的三首诗歌为例,透过诗歌表层意象,分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深刻阐释其中的象征手法,以期更好地把握和欣赏弗罗斯特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擅长把生活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诗歌寓意丰富、深邃。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和诗歌语言特点着手,根据诗人的社会经历、精神层面,剖析其诗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美国梦的光怪陆离,呈现诗人对"美国梦"的追求历程。  相似文献   

5.
江琴 《文教资料》2012,(15):25-26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生经历坎坷,他的悲惨的人生遭遇使其形成了忧郁的个性特征,奠定了其诗歌阴郁和黑暗的基调。通过对《雪夜林边小驻》一诗中负面意象如森林、冰湖、雪花、寒冬和黑夜等的分析,可以发现诗人对未来的失望和痛苦,即使是诗歌后半段所给出的一丝光明和希望也不足以照亮前进的道路,让人忘却人世间的黑暗和不幸。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现代美国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受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欢迎,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诗歌中动人之处在于其诗歌中的并存的传统与创新因素。  相似文献   

7.
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而且带来智慧的启迪,充分体现了诗人"诗以喜悦开始,以智慧结束"的诗学主张。辜正坤教授提出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诗歌鉴赏领域的理论创新,将其中视象美、音象美和义象美的概念用于分析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之路》,可发掘出诗歌深层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意象,主要包括以冬节、白雪、风雨、黑夜、黄昏、黑色、坟墓等象征死亡的意象作为诗的题目,以天国、坟墓、尸骨、鬼魂、乌鸦等象征死亡,以黑色和白色等色彩意象象征死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使其诗作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诗歌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有效地表达了他对黑暗和死亡的向往,弗罗斯特以死亡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作品读来清新流畅,常有通俗易懂之感。而事实上,弗罗斯特诗歌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质朴,意蕴深邃、张力无限才是弗罗斯特诗歌的真正特质。运用双域型概念整合对弗罗斯特诗作进行解读,能更好地诠释诗人诗歌的深邃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简单而深邃"著称。弗罗斯特能够由简单而抵达深邃的关键在于他的"隐秘性"的创作思想。弗罗斯特的"隐秘性"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论中讲究"含蓄"的创作美学,不仅在文本表现策略上有相似之处,在审美上也有相近的超语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