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接下来的一句:"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这是相对于士大夫阶  相似文献   

2.
谁为难养也     
历来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三句语录的译解,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词组)译为"女人"(现代单纯词).而且几乎一律将"女子"译同于"小人"。当代儒学大家南怀瑾也说:"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中国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  相似文献   

3.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和“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这句话中后者更重要。可以把“女子”与“小人”理解成意义的概念,并进行情境性的解释,进一步规定为师生关系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女性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  相似文献   

5.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有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历来都被很多人视为孔子歧视女性的有力证据。为探寻本义,本文梳理了前人对此句的九种解释,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句子作新的句读是没有根据的,而关键点在于对"与"和"女子"的解释。只有将"与"字作"和"讲,"女子"特指南子,"小人"特指卫灵公、雍渠等人,才能解读出这句话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说,"孔子日:‘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183;阳货》,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就会无礼;疏远了,他就会怨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将其中的“女子”解释为“汝子”,意为“你的儿子”、“您先生”、“你们几个学生”等等.认为这里的“女”是作为代词来讲的。那么,这里的“女子”确实是作“汝子”来讲的吗?  相似文献   

8.
《论语》阳货篇中的"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句历来颇受争议,其中对"女子"一词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甚至被认为是孔子歧视女性的证据。通过对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对该句中"女子"二字的探索分析,能够得以明晰"女子"二字并非指"全体女性",从而证明孔子并无歧视女性之意。  相似文献   

9.
<正>近百年前,为了时代的需要,人们曾对儒学进行过一次惨绝人寰的"屠戮"。儒学被认为是万恶之根本,而儒学的创始人孔子——这个两千年来保持着圣人地位的伟人,则更是遭受了不应有的不公正待遇:他的很多言论被作了断章取义的歪曲理解,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关于中庸的论述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态度等。究其原因,则是时代之所需了,这里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0.
《论语·阳货》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传统注释并没有错误。吴正中、于淮仁先生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解——为孔子正名之一》一文中对这章文字的重新断句和注释从古汉语的语法规则来看完全没有根据。通过对"养"、"孙"、"怨"等词的使用规则可以推断这一章中的"女子"是指就"养人者"而言的家庭中的地位与"养人者"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成员。而对这一章文字争论的关键则在于理清孔子及儒家思想传统和中国历史及现实中存在的男尊女卑现象和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般都解读为"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同他们共处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伺候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对付的"等等,大多视女人为卑劣小人,极度鄙视和憎恶之。这样的解读其实是对《论语》原意的误解,也与儒家思想情感不合。将此句理解为"只有部分女子和老百姓是要谨慎教育的"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妇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就会遭到抱怨。女子指成年女性,小人指仆人或下人。于是,一些联想丰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咦!原来孔大圣人也歧视女性和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与当代关怀伦理理论的对话下,以人的道德实践为指向,突显诠释的观点,即"女子"与"小人"由于生命之困顿委屈,感到一种未知的疑惑:道德如何而可以得到关爱滋养、感受生命之美好?此时之难养,指"女子"与"小人"不断去试探关系的界线,并寻求关爱中的自我价值,生命表现出反复对关系的危疑不安。并从"压迫者教育学"意涵上阐释了"女子"与"小人"转化为君子,及君子转化为实践协调、节制、分享之人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4.
<正>其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妇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反而遭抱怨。女子指成年女性,小人是指仆人或下人。于是,一些联想丰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咦!原来孔大圣人也歧视女性和劳动人民。"事实究竟如何呢?据载,鲁定公16年,孔子受邀来到卫国,南子(卫国  相似文献   

15.
对于《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有很多学者从文字训诂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解释,都在力图证明孔子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这些新的解释都有缺陷。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孔子思想中确实应该存在着一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否认孔子对女性地位的看法,无益于女权问题在当今社会的解决。看待女性的权益问题,我们即要面对历史和现实,又要注重吸收孔子的"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其中,对“女子”意义的解释,成为历代学者解读的热点.由于“女子”一词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因此很有必要总结有关“女子”的释义研究并对其意义作出准确地判断.本文在回顾历代学者对“女子”注释训解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其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证源分析“女子”之义,探讨《论语》中的“女子观”,并确认了开始歧视妇女的历史时期.旨在更准确地理解“女子”之义,正确领会孔子的本义和思想观.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女性观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论语》内证与相关文献史料来考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为女子鸣不平,并不是后儒们所曲解而公认的歧视女性的铁证。孔子对女性是平等的、肯定的、赞颂的,这也是孔子根据春秋时期女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作用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语》章句异说,要在揭隐示微,扭转两千多年以来的误传误说:“学而时习之,”实为“教而时习之”;负版系蝜蝂,本系喜负重之小虫,此指负重之劳动者;“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实为,唉!女子一旦嫁给小人就难于生活了;等等。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自由平等的"男女平等"为前提对《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的研究,不仅出现断章取义、违背逻辑等诸多问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将该章的关切由深厚的德性降低为肤浅的自由,遮蔽了该章的本来面目和重大价值。对于古典作品,只有超越现代观念,回复到古人之视野,以古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才能真正发现古典作品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论语》全书和相关资料分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表达的是孔子对女性的肯定和赞颂,而非歧视。在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的时代,孔子思想极具先进性,在教育和孝敬母亲问题上表现的也是对女性的尊重态度。但孔子的女性观必有时代的局限性,今人应客观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