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龙梅  何更生 《文教资料》2014,(19):155-156
要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必须从课堂导入入手,根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导入。本文分析了"伪语文导入"现象,提出了"真语文导入"策略。  相似文献   

2.
伴着社会改革前进的步伐,教育界的新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它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材教法到教学观念无不在改。然而,无论怎么改,语文始终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原汁原味不能改。“语文”这两个字的含义即语言和文字,语文课应教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本文提出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必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关注结构布局、关注语言特色、关注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发现关注训练点,落实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应该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语文老师就不能是半瓶醋、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是新课标的关键词。语文课教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即教学生要重视朗读,还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要品尝文章,品语言文字气足韵美;要躬行写作,寓语言积累于运用之中,这样的语文课才富有"语文味"。从新旧课标的不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三个方面浅谈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刘小军 《广西教育》2012,(21):75+77-75,77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最应具备但往往缺失的,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落脚点来使教师贯彻,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语文味”的贯彻和落实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变换中寻语言之“味”,在共鸣中赏审美之“味”,在思考中导思维之“味”,在拓展中探文化之“味”。教师还应悉心锤语、用心研文,力图讲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动了文化及教育的进步。如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其中语文教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语文是学习开端,是学生开始表达理解的敲门砖,而目前很多初中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学习语文的问题,体会不到文章,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这也是如今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将主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苏红利 《考试周刊》2011,(70):60-61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老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让“语文味”充满整个课堂,用爱心打动学生,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在坚守语文课程特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应该成为"真语文"的境界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应当具备三个特征:"语文味"浓、"思维力"足、"对话场"强。要实现"语文味"浓,关键在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实现"思维力"足,必须从问题设计、课堂结构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实现"对话场"强,必须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设计真问题和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振树 《考试周刊》2012,(65):27-28
作者认为语文味包括表达、艺术、沟通、体验、熏陶之五味,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双重建构之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艺术地表达。  相似文献   

14.
李文 《青海教育》2010,(3):27-27
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众所周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文味"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汉字魅力、词句内涵、留白回味、结构梳理以及教师语言五个方面展开"语文味"的研究。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语文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蒯华 《考试周刊》2012,(5):67-68
"语文",把这两字分开就是语言、文字。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二字的解释就非常精辟:"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在语文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手段。可是,看看现在的课堂,除了繁琐的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19.
真语文就是让语文还原到听、说、读、写的初始本真状态。为此,语文阅读活动应凸显学生的读者视界,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