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佳 《教学随笔》2016,(4):156-157
本文对《雨巷》进行了教学设计,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郑华 《学语文》2006,(4):11-1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学生能说出“丁香”的文化内涵; 2、说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能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相似文献   

3.
(上课前五分钟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幻灯片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已有的《雨巷》教学案例来看,大都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式互为补充。这种教法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新诗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雨巷》这一类新诗,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除旧布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领略《雨巷》的意象美,感悟《雨巷》的意境美,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今年暑假,爸爸让我读了十首现代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题目叫《雨巷》,是戴望舒写的。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我想,大概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才得到这个称呼的吧。  相似文献   

6.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相似文献   

7.
师:老师给你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以及其中的故事。(师深情地演唱《丁香花》) 生(甲):这首歌叫《丁香花》,讴歌的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积劳成疾。她死后,她的学生在她的坟前唱的就是这首歌,并在坟上盖满了丁香花。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事业的重要内容,在翻译中实现中外译者的联袂,可以为跨越文化障碍、恰当阐释原诗提供有益的新思路,对文化传播、交流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现代诗歌之中的名篇《雨巷》的九个英译版本进行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与翻译探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翻译进行了思考,探寻诗歌翻译过程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雨巷     
我从没想过,秋雨中的小巷会这般美妙。 我漫步在青石砖铺成的小路上,并没有撑伞。雨丝儿轻轻拍打着脸颊,我深深呼出一口气,同时呼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愁绪,酣畅淋漓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雨雾晕染开了浓浓的灰白色,仿佛云雾般,  相似文献   

11.
《雨巷》是人教版的老课文,教学目的集中于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美、音乐美和语言美,笔者教学此文,大胆改写原作,比较赏析语言,朗读品味情感,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稍做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潘丽娜  谢灵 《现代语文》2010,(5):115-116
使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的诗歌《雨巷》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为中外学者所推崇。本文从主题的多重化、意象的沉郁化、语言的音乐化等方面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4.
王春燕 《学语文》2014,(4):22-23
【学情分析】《雨巷》系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而诗歌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较难驾驭、难以出彩的一种教学,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语言锤炼、思想内容的评价等各个方面,学生刚上高中,对语文有一种期待且畏惧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好,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不仅会损害诗歌这样一种极美的艺术,也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难以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来定位文本、确立目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17.
走出雨巷     
我昕到淅沥沥的雨声,那是因为我看到了《雨巷》。从第一眼到最后一眼都是伤,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世界。在读这首诗之前,从来不知。一首诗也能写成这样令人无言的愁,没有真正的惆怅在心头,是不可能作出的。于是,我走进他的伤。油纸伞,这本来单调的东西,在这悠长悠长、不见尽头的雨巷出现,那是多么冷漠。不是倾盆大雨,也非毛毛细雨.只是滴在伞上,有低沉响声的雨。“滴滴嗒嗒……”窄窄的雨巷,全部被青硬的大石块包围。  相似文献   

18.
授课对象:高一(7)班 授课地点: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一、早读准备:感悟《雨巷》(略) 二、网络学习:研究《雨巷》 导语:课前,我们初步感知了《雨巷》令人窒息的忧郁美,现在,我们依托“家园”网站,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理性上对《雨巷》进行深入的观照、探究。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19.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相似文献   

20.
<雨巷>在艺术上的成功,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具有朦胧美,有多层意蕴构成的非常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