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正北魏古井这口历史悠久的古井位于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北厂区(东经115°39'33.3",北纬33°59'35.3",海拔27米),据北京地质研究院对该古井水质的化验数据:酸碱度7.7,硬度12.16,总碱度15.14,氯根58,并且含有锶、碘、锗、锌等二十多种矿物质,属优质天然矿泉水,用来酿酒尤佳。这口古井有四绝: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水质甘洌,属优质矿泉水;三是千余年从未干涸过;四是井上有启功、沈鹏、赵朴初、溥杰、王蒙等名人题写的井亭名,有"中国第一井"、"华夏第一井"、"天下名井"之誉。围绕着古井和古井亭的,是古井园,园中有一棵百年老槐树——老槐、古井、蓝天、白云,正是这四个元素组成了"古井"和"古井贡"的商标。  相似文献   

2.
沸井之谜     
《中国科技教育》2011,(1):71-73
据说江苏省丹阳市境内有六口沸井.沸井是什么样子?井水为什么会沸腾?为了解决这些谜团,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沸井距离丹阳市区大约20公里,位于延陵镇的九里村内.我们到达的时候,这几口古井正被慕名而来的游客重重包围着.乍看上去,这几口古井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不过探头一看,井水果然呈现出一种类似沸腾的状态.一位工作人员舀出井水...  相似文献   

3.
要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我学习《古井》的体会。《古井》里有这么两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文章讲述了古井不声不响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从不因为自己为人们做贡献而高人一等。古井能够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而我却做不到,对同学也没有做到热心帮助。记得有一天早晨上自习课,有的同学随便走动、讲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我认为自己是班干,就对同学们发脾气。学习了《古井》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古井的启示     
小语八册《古井》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口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这是一口什么样的井?作者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古井位于村子的东头。那古老的井台、清亮的井水、络绎不绝的取水人、盛满井水的桶儿、筲儿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11,(1):71-72
据中国军网2010年8月11日援引新华社伦敦20t0年8月10日电,英国约克大学与曼彻斯大学考古人员在北约克郡的斯塔卡发现了一处有一万多年历史的人类房屋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英国最古老的房屋。研究结果显示,它是一个高约3.5m的木质圆形小屋,存在于公元前8500年,比先前发现的英国最古老房屋至少早500年。  相似文献   

6.
夜游白沙井     
凉爽的夜风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将我们一家三口送到了白沙古井。井旁,矗立着一座牌坊,正中有一块匾,上面赫然刻着"白沙古井"四个大字。进入坊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古井》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教学参考书》把它解释为“上句用反问的句式表示肯定的语气”。笔者认为,这句话不是反问句,而是感叹句,问号应改为感叹号。  相似文献   

8.
六口神奇的古井 丹阳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这六口古井,位于该市延陵镇一个叫“九里”的村子里,在著名的季子庙附近. 九里村的沸井,早在1600多年前便赫赫有名了.那时每逢盛大节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到九里村,一来拜谒这里的季子庙,二来欣赏沸井奇观.据史书记载,那时沸井多达一百余口,井水沸腾,昼夜不息,格外壮观.后来,由于历史变迁,加之洪水泛滥,时至今日,当初的一百多口沸井只剩下了六口.  相似文献   

9.
古井     
家乡有一口古井。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说在他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就已有这口井了。古井是用一块块大石头砌成的,很深,好像没有底似的。井沿边长满了苔藓。小时候,在爸爸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井里有一只大青蛙,它跳不上来,只能看见头顶上井口那么大的圆形的天空。那时,井里的水清凉、清凉的。每天早晨和傍晚,到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水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古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要初步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课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相似文献   

12.
距成都100余公里的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只要揭开井盖就会下雨,盖上井盖雨就会停。古井被三层石柱包围,旁边石壁上有风格各异的石刻。与普通水井相比,此井上多了一块雕龙的石盖。当地人说,井盖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原因是此井神奇无比,一旦揭开井盖,就会招来大雨!《名山县志》记载,此井叫古蒙泉,又名甘露井。  相似文献   

13.
以前,我总不把怎样做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做人与我有什么关系?通过 学习《古井》这课,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我读了第一遍后,大概知道了,家乡有一口像母亲的古井,常年累月为 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在古井风格陶冶下,乡亲们常年不断地给两位孤 寡老人挑水,赞扬了他们像古井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别人一无所求 的好品德。  相似文献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提到了“杏花村”。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   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 15公里。杏花村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 (lǐ,甜酒 ),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话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剖析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细致地描写了村里的乡亲们在老家的一口古井中取水的情景,同时叙述了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两位老人取水的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还讲了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赞扬了家乡人们的善良与纯朴。全文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饮水思源,力求做一位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16.
把创造教学融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教学《古井》一课,我选的开场:首先用投影仪打出一口古井的图像,并解说: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边看银幕,一边就会想:这样一口极平常的井,作者为什么怀有那样深的感情呢?学生急于读课文,了解实情,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兴奋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创设了情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堂新课,学生开始总是兴趣极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  相似文献   

17.
《古井》是篇情寄于物,以物喻人的佳作.全文脉络就象井泉一样别具一格,清晰明澈;语言就象井泉一样,活泼流畅,清晰爽口;寓意就象井泉一样,内涵丰富,回味浓烈.怎样针对课文结构特点,抓住写作主旨组织教学呢? 一、抓住古井的形象第一自然段共四句话.前三句分别交代了古井的位置、水质和作  相似文献   

18.
交通灯     
《初中生》2013,(4):42-43
19世纪的英国道路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使用马车的人多了起来,城市里马车拥堵不堪。有一天,在伦敦市政厅的前方突然飞驰过一辆马车,一位躲闪不及的女士当即丧生车轮之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事故了。究竟该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呢?人们试图使用某种信号灯来提示。当时英国约克郡的已婚女性通常穿红衣服,未婚女士则穿绿衣服,受这种启示,人们想到了红、绿信号灯。  相似文献   

19.
天凌 《小学时代》2008,(10):22-24
有一个湖,古称北海,是苏武牧羊19年不肯投降单(chán)于的地方;它存储的淡水,可供全世界60亿人喝50年!因为它的存在,人们不惜让重金打造的石油管线北移40千米!它是谁?它就是被称为"自然之海""地球之井"的"西伯利亚明眸"贝加尔湖。  相似文献   

20.
荒野里,有一口古井,望下去只见一团漆黑,有时候也望得见一小片暗绿色的光。这口古井,已经好几千年了,有一点儿深,也有一点儿水。有一个白天,古井里突然发出一阵“扑通!扑通”的声音。谁也不会知道,古井底下住着四只小青蛙呢——大娃、二娃、三娃、小娃。据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