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宠爱长大,不懂得知足、不懂关爱、不懂谦让.因此,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我们都要把文本中蕴藏的为人处事之道理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必将能铸就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生的习作就是这一目标的综合实践和体现,所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标阅读欣赏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新课标阅读欣赏的目标强烈的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弘扬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标志着我们对语文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阅读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阅读能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为他们形成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悟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阅读是可以根据阅读者不同目的来进行调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一个文本所含的意义往往需要阅读者去挖掘,而由于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读者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中语文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够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又能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  相似文献   

6.
何丹红 《海南教育》2014,(12):77-7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即使是一道小小的选择题的教学,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一、良好的审题习惯以阅读理解《开在空中的花——雪》这篇短文为例。这篇短文后有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8.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9.
杨升祺 《学苑教育》2019,(13):35-35
初中语文课程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因素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情感因素的参与让学生在“动之以情”的同时“晓之以理”,达成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做的。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德育渗透得天独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句话至少透露两个信息,首先,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其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实际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会形成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成课堂观下的学情透视,尤其是文本的"裸读",从文学活动、教学过程、语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指出文学活动内在规定学生必须充分阅读文本。"裸读"主要是指在暂不参考其他读者解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独立的、深入的阅读,不排除在必要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辅助阅读材料;教学过程内在规定学生必须要对文本形成一定的认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语文课程目标要求的认知水准;语文课程内容内在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施以一定的助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话:教师不必一一详细讲解,而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感悟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的确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若要想拥有自己对文本  相似文献   

14.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承担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重  相似文献   

16.
蒋慧 《语文天地》2015,(8):30-3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三个"打下基础"应该说是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向学生推荐了这部散  相似文献   

17.
黄宝花 《考试周刊》2014,(10):45-45
<正>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加强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