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根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  相似文献   

2.
博客链接http://wangkailingcctv.blog.163.com/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  相似文献   

3.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4.
家乡     
家乡,这个被沿袭下来的词,让人联想到田园、烟囱、篱笆和狗。这是因为我国曾经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多数人的老家建立在乡村田野上,植物的根有趋水性,中国人的根便朝着想象中的美好家园,热乎乎地伸展。英语里的HOMETOWN指的也是家乡的意思,按字面翻译,却是"家镇"。对于已经在都市生长几代的人,"家城"也许更加贴切?可是我们不愿意。  相似文献   

5.
逮野鸡     
寒假里,我和弟弟回到了故乡。我的故乡在江北,那儿的气温比这里冷了好多。我回故乡的第一个晚上,就下了一夜的雪。早晨,雪停了,金灿灿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我走出房门一看,哇,好美!湖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房檐下结了一根根冰柱子……总之,这是一个纯洁的白色世界。  相似文献   

6.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  相似文献   

7.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8.
大江 流日夜     
故乡,对游子而言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地方。哪怕那里只有极普遍的山水,它也是一种心迹的象征。因为那是自己生命的根,与自己有着血脉相连的深情。今天,对一般远离故乡的人来说,回故乡看看是非常容易的事,然而对许多台湾同胞而言,一条海峡却成了难以征服的地理空间。当终于挣脱束缚,回到自己的生命源头“寻根”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心情?本文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其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乡土情结     
<正>【主题导语】"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体会越深。乡土情结,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褪,一个人的出生地不仅给了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乡土情结",使每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10.
失根的兰花     
文中说:"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作者正是以这一观念,抒发了自己寄居美国时眷恋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读后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年前,祖父和我说:"一个人只有身处他乡,才会真正拥有故乡。"那时我还很小,似懂非懂,直到很多年后,当我写下"我还欠故乡一首不长不短的诗"时,突然发现自己终于理解了祖父的话。从此,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路桥十里长街,一条内心隐秘的河流,那些闪亮的少年时光,仿佛鱼群在水中自由穿行,一次次游过我的梦境。我的名字1980年9月15日,当我来到这个世上时,母亲脑海中久久回荡着一个名字——"相依"。当时,我  相似文献   

12.
月是故乡明     
正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  相似文献   

13.
一天空中的圆月,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受人欣赏,被人咏叹,却依然宁静如故,不曾骄躁。她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吧。二月亮里有每个人所眷恋的故乡,不论你身在何处,飘零何方。于是乎,李太白把盏畅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咏叹油然而生……月亮是诗思的源泉,汩汩流淌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可伶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佳句……  相似文献   

14.
孔庆东在讲鲁迅《故乡》时,曾经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想读过《故乡》的学生,可能对教师归纳的中心思想都忘了,但是忘不了小说里的那个画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一个少年戴着银项圈。这个画面是永远忘不掉的。其实如果写在别的小说里,也不见得这么难忘,为什么《故乡》里的这一段这么难忘呢?我觉得这一段是故乡的灵魂,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是题眼。为什么说它是题眼呢?因为《故乡》讲的是一个希望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故乡     
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中的故乡,这个故乡有名字,在大地上可以找到.大地域的故乡是省,然后具体到县、乡、村.为什么叫故乡,而没有叫"故省" "故县"呢?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认定乡是自己的,省和县都跟自己没关系,那是国家的.乡村从古代开始,就是国家政权之外的自然自由空间,国家政权到县就终止了.县以下的乡村是亘古不变的民间.正是这个广大的民间使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保持稳定,朝代更替只是县以上的事,乡村依旧是乡村,就像山河依旧一样,乡村文化可以不受政权更替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6.
月是故乡明     
<正>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样一个地方,也许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也许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小村落。但那里独有的气质早已融入你的血液,擦拭不掉,遗忘不了,终生相伴。那个地方就是——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故乡、家园的期盼与渴望是文人墨客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小学课本里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国人对思乡之情最初的文学记忆,而明月也借着诗性被裹上了一层惆怅,成为故乡的某种象征符号。"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而满月之辉,仍然悲怆,因为在诗人心里,"月是故乡  相似文献   

18.
故乡     
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中的故乡,这个故乡有名字,在大地上可以找到。大地域的故乡是省,然后具体到县、乡、村。为什么叫故乡,而没有叫"故省""故县"呢?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认定乡是自己的,省和县都跟自己没关系,那是国家的。乡村从古代开始,就是国家政权之外的自然自由空间,国家政权到县就终止了。县以下的乡村是亘古不变的民间。正是这个广大的民间使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保持稳定,朝代更替只是县以上的事,乡村依旧是乡村,就像山河依旧一样,乡村文化可以不受政权更替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9.
读过鲁迅小说《故乡》的人,我想是很难忘记中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闰土这个艺术形象获得成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成功的场面描写,功不可没。场面这个词是从戏剧中借用来的。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空间内,景物不变的一段时间里人物活动的情况。场面描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20.
故乡随想     
爸爸妈妈在农垦的一所大学里任教。因为学校搬迁,我也离开了那个既熟悉、亲切,又给了我很多美好童年回忆的农垦管理局,来到了宾西开发区。屈指算来,我已离开故乡5年了,但每每想起它,依然有一种"月是故乡明"的感觉。那个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有两万多常住人口,平时街面上除了上下班时间,很少看到人流。但那里有花园、人工湖、假山,还有喷泉和石桥。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走进那里,你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故乡的公园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那里的树,在我眼里仿佛都会说话,它们就像一个个10多米高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