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封家书     
家书抵万金。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却淡忘了家书,淡忘了亲情。这一组文章围绕家书这一话题,论述其作用及价值,叙述与家书有关的亲情故事,读来令人感动。——本期特邀主持木之本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近日报载,山东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Z2):126
世界有"之最",中国有"之最"。其实,我们的古诗词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赋中也有"之最":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杜甫)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妈妈:您好!"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这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在神八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的时刻,女儿首先祝妈妈春节快乐,同时也祝愿祖国"母亲"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都说"家书抵万金",虽然这十一年我都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春望》在内容上呈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对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统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夸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忧国思家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虽然知道这是夸张的手法,但也太能夸张了,就算烽火真的连烧它三个月,一封薄薄的家书,又怎能抵万金呢? 就在这次赴俄求学的临行前,我依然无所谓地对家人说:“不用给我写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知道了,临行前是不该说那句话的。 我所在的城市——伊尔库茨克,离家并不远,乘国际列  相似文献   

6.
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君子兰     
黄荣武 《现代语文》2014,(11):F0004-F0004
风姿亦君子 花色暖人心 每值春先发 无须室外寻 入冬宜眷顾 对景可微吟 忆昔争相得 株株抵万金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远距离传递信息一直是人们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客居他乡的人们,更是“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9.
学写书信     
正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古代,书信很重要,人们赋予书信美好的传说,比如"鸿雁传书"。亲人远行,家人盼着来信报平安,于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信回家多么不容易,于是"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而书信在今天的生活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教学过程一、诗歌引导,聚合内容1援师:波兰音乐家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客死他乡让我们深深震撼。大诗人杜甫笔下的"国"与"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老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11.
家学抵万金     
中国的文化形态多种多样。古往今来,“家书抵万金”,同样的,家学也可抵万金。家学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样式。 中国是一个重家学的国度。老百姓说,“官不过两代”,“富不过三代”,而对于书香世家,除极少数人轻蔑外,绝大多数人是敬重推崇的。尽管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出于布衣,起于卒伍,成就了伟大事业,但是讲究书香传家的传统与艰苦奋斗的传统一样,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许多家学深厚者也的确成就斐然,超乎常人。  相似文献   

12.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似文献   

1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4.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  相似文献   

15.
<正>时间如流水般无情地流逝,冲走了乡村的恬静与纯朴,只剩下些喧嚣与躁动。有的东西只能怀念,只能回望了,正如杜甫的"抵万金的家书",余光中的"瓦屋听雨",亦如辛弃疾的"听取蛙声一片",但回望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怀念何尝不是一种甜蜜!普希金说,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我的故乡在鄱阳湖边上。小时候,我们没有参加学习班的条件及烦恼,如果能够放风筝或者去游乐场,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奢侈。故乡  相似文献   

16.
还会回来吗?     
网络时代汹涌而来。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之时,我却总忍不住要问":有了弹指一触的便捷,家书抵万金的喜悦还会回来吗?有了手指与键盘的沟通,泼墨留香的雅趣还会回来吗?有了脚步匆匆的飞速传播,我们文化的传统还会回来吗?"  相似文献   

17.
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这吟颂了几百年的诗句,我真正体会到其真谛却是在读大学时。在网络化、信息化,人与人交流快餐化的今天,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感动,仍然激动不已,内心充满温暖与幸福。  相似文献   

18.
通讯技术快捷到只须眨眼功夫便联通的"E时代"."洛阳纸贵"已经成为了遥远的传说.人们不再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渴盼;也没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幽怨;更没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惊喜.纵使山长水阔,天上人间,弹指间,瞬息相通,天涯变咫尺. 也许,不远的未来,传统书信将被淘汰,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我国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东日 《同学少年》2010,(1):52-5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  相似文献   

20.
书信,上个世纪的语文教材作为必学内容安排,而且书信考试题也频频出现。后来渐渐成了应用文课外资料,不作任何学习要求,现在干脆不提了。而我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因为,书信作为语文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魅力是所有的现代工具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