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忠是近年来在古代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古代散文研究,他先后出版了《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汉赋艺术论》、《先唐散文论稿》、《唐宋散文创作与批评》等著作,内容涉及广泛,视角观照独特,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理论阐释,无不体现了他缜密的思考和宏博的学识。在对先唐散文的系统观照中,阮忠善于打破固有的认识,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文化与文学的通感中挖掘古代散文的艺术灵性,  相似文献   

2.
管启明 《课外阅读》2011,(10):295-296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沿用了两三千年的书面语言。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文言文是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学习文言文,既能感受、领悟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又能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生语文的教育中古代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代散文在新的教科书上占的分量也由以往的20%增多了两倍,相应的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所以,现在语文老师急需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并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以前到现在,古代散文这份美味的文化大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学生会觉得古代散文简直就是"天书",他们不喜欢学习古代散文,也理解不了古代散文的意思,听到古代散文这几个字都可能会害怕。更有学生这样描述古代散文:"一怕古代散文,二怕周树人。"老师们消耗大量精力,说干了口水,而学生面对古代散文还是唉声叹气。这样的古代散文讲授是消耗精力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进程慢,效果差。那么面对古代散文教学这种惨淡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让古代散文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唐宋古文运动到明代秦汉派、唐宋派,清代桐城派,中国古代散文的古典主义传统特别强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儒学独尊的结果,是孔子开创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古典主义文化大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散文代表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是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明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历史上对“韩欧”文价值的比较认识存在差异,有韩高欧低、欧高韩低、“韩欧”各具特色、“韩欧”否定论等各类看法,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疑代表了此时的最高成就。八大家散文,既有先秦两汉之文的自由活泼,形象生动,精练简明,又有六朝骈文的铺排对偶,长于描绘和抒情,“共同完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伟业”(李道英《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八大家散文着意创新,既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又致力于创作实践,自觉重视文章的实用性、艺术性,为古代散文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们提出的理论和创作实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茅坤作为明代著名散文批评家。其散文观体现了明中期散文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教化到人情化的过程。其中,时情与物之关系的阐释尤能显示他对古代散文学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理论提出,还是《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评点体验,或是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情与物”的内在关联性皆是其散文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0.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11.
李小奇的专著《文心见园:唐宋园林散文研究》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著者把园林文学研究从宏观鸟瞰推向微观深耕,从整体性研究转向专题研究,在此领域内具有开拓性意义。著中对唐宋园林散文文献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和辑目,对于园林文学研究乃至整个园林研究,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成果。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各具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虽然年代尚远,但是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堪得上是文学这片沃土开出的一朵奇葩。所以高中教师应该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教学作为重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领略古代散文的风  相似文献   

13.
人们总是以我国是“诗的国度”而自豪,其实,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同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骄傲.春秋战国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的史传文学和政论文,魏晋南北朝的抒情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直到晚明异军突起的小品文,都分别以它们的铺张扬厉、疏宕摇曳、沉雄博雅、明白晓畅、隽永有味等多姿多采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清代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源远流长的散文历史发展至此,积累了异常丰  相似文献   

14.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相似文献   

15.
唐宋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独立文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拓宽种类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丰富、充实了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极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由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公布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散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程度更深。作为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深度阅读应该运用于古代散文的学习过程。本文通过对古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与深度阅读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以分析古代散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使得文化传播成为世界的常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世界,既是展现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也是使世界了解中国的良好途径。本文将文化翻译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散文的翻译研究,通过选取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经典散文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在文化翻译学指导下韩愈散文的英译过程,展现文化翻译学在古典散文英译中的适用性,为未来古典散文翻译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此类散文时,大多只关注"言"而忽视"文",为此需要文言并重,在关注"文"的过程中,可以另辟蹊径从章法的视角去解析此类散文的布局谋篇技巧,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章以三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为例,比较分析了此类散文记事、绘景、抒情和说理的写法技巧,明确了此类散文的鉴赏重点,为鉴赏此类散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唐宋八大家中的苏门三学士、欧阳修都是中国古代散文方面的大家。我之所以将苏洵的散文作为教学论文探究的案例,除了因为它是高中语文课文中经年不衰的名篇,还因为它在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情感价值目标都是今天的高中生应该学习和重视的。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的理念,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国色天香,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古代歌咏牡丹的作品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文章从唐宋牡丹诗词的内容入手,结合唐宋的时尚及习俗,从文学和民俗的角度探讨了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