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我国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宗教文化上一直都是有很深的内涵,所以我国文学作品中大多数都会存在着一些宗教文化元素,并且每一个国家文学作品中对宗教文化元素的表达都不相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宗教文化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原则,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采纳。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 ,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随时代变革而变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 ,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 ,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 ,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时代变革而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4.
宗教如同民族、阶级、国家和政党等社会现象一样,也属于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人们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制度不是僵死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古代西北民族(本文主要指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样,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与人为宗教时期两大阶段。关于西北民族中萨满教、摩尼教、拜火教、景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文献资料比较丰富,所以研究成果多,情况比较清楚。但是原始宗教在西北地区民族中流行的时代很早,当时这些民族尚未使用文字,而汉字对此记载较…  相似文献   

5.
张婉姝 《文教资料》2014,(27):17-18
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都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发展中有历史渊源,同时也有差异性和相同点。新闻作品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再现",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有其写作背景和意图,这些写作背景和意图进一步说就是作品所再现出来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文史结合的理由 1.体现了文史两大知识领域的联系 文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分别反映着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生活状况.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信息。虽然文学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但都或明或暗闪烁着历史的背影。从古到今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城市化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些都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自然主义(Naturalism)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产生的。自然主义吸收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学说(social Darwinism),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自然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高度体现,是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是时代的缩影和精神的寄托。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见证,对于西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英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创作为例,探讨了英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创作的特点,厘清了其价值内涵,进而探寻其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任何执政者都要与宗教打交道,世界上许多事都与宗教相关。新时期,我们需要以新型的执政意识审视宗教功能,以现代的思想观念去研究科学合理的政教关系。当代,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冲突和现实失范等。当今,培育人文精神是调适价值观念冲突的有效武器。宗教属于信仰范畴,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在转型时代的欧洲,康德的宗教哲学思想对欧洲大陆有着积极的建树,探讨其人文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文化消费市场,以玄幻文学为代表的泛宗教文学正在成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在网络和纸媒出版方面,这类泛宗教文学都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并拥有广大的粉丝群,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但是,大部分泛宗教文学作品都只是对宗教文化进行简单而粗暴的挪用,目的在于奇观展示,甚至蓄意诋毁宗教人物,造成恶劣影响。基于此,应该建立完善的泛宗教文学批评体系,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促进泛宗教文学批评的发展,发挥文学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作用,引导泛宗教文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文主义者但丁首先对教会发起冲击后,反宗教传统就在西方文学中延续下来。而发展到19世纪后,这一传统更是成为了文学的一种时代特征。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半以上都写到神父,其中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不是一个永恒的事物,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宗教将长期存在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文拟从功能主义角度对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功能主义对宗教存在长期性的理论解释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组织机构及其制度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组织成社会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文化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调适和意义领域的产物,因为人类…  相似文献   

14.
刘岳勤 《考试周刊》2010,(37):21-22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内容庞杂。他的诗歌创作思想,以及后人对他充满争议的评价有时令人费解。本文通过对几首布莱克诗歌代表作的浅析,展示诗人的创作思想和他在诗歌中对当时英国社会中诸如种族歧视、雇佣童工、宗教迫害、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在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与历史地位 ,是我国宪法允许存在的合法组织 ;而邪教则是冒用宗教名义或打着宗教的旗号 ,神化教主、控制精神、编造邪说、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划清界限 ,在实践中明辨是非 ,才能更有效地依法打击、清除邪教顽固势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宗教狂热”现象。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就必须分析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问题。其深刻根源仍然是社会和自然对人的异己力量的存在,具体包括:长期性的根子还在于贫困愚昧;宗教作为精神现象在社会发展中的滞后性;宗教工作中的失误;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历史背景,外来宗教势力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7.
结合霍桑的《红字》来分析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宗教探究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学作品关心的话题;2.文学作品对宗教形象的借鉴与超越;3.文学作品的结构常常反映出宗教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类认知和情感的表达,其起源和发展蕴涵着不同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包容的潜在可能。宗教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包容性的特征明显,并日益表现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内容。宗教教义中蕴涵的道德价值、宗教活动与民族风俗习惯的融合等,对于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的历史变化决定的。宗教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宗教发挥着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调节情绪、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消极作用和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其消极作用表现为消磨人们的斗争意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保守性的特征及宗教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行为;同时也应看到宗教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诸如原始宗教可以增强氏族部落的凝聚力;世界三大宗教在其产生初期反对传统意识形态,促进社会发展;宗教往往被下层人民作为反抗压迫、剥削的工具;宗教道德在世俗社会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宗教的消极落后性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