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做人教育思想,也深受世界的重视。我国的教育史可谓是教人做人的历史,思想家与教育家从多个视角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提出并且阐述了做人教育的重要意义。做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的前提。孔子是首先提出并阐述做人教育思想,做人教育也是儒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特点,教人学会做人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内涵,这一教育性质是面向人生,并不是宗教信仰,孔子主张培育完美人格的人。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儒家做人教育的时代意义,希冀有效促进越来越多的人深入理解儒家教育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中有两类模式是世人所推崇的:一是圣王人格,一是君子人格。圣王型人格是儒家所设定做人的最高的典范,君子型人格是儒家所设定的做人的一般范型,是对圣王型人格的补充。君子人格具有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等品质。儒家理想人格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当代人格理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看来,诚信既是一种内在德性,又是一种道德实践,因而它成为做人、人际交往、立业和为政的根本。儒家诚信伦理既有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属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作为个人信仰的宗教色彩。儒家坚持"诚者自成"的自律伦理观,在实践上依赖情感来维系。  相似文献   

4.
儒家社会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其核心是教人“做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提倡通过自律来实现道德的提升,把理想人格的培养融入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5.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经典著述中,对道德、教育、政治、处世、做人等方面都作了许多论述,教育当时的人们遵守社会规范、恪守社会礼节、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这些原则,都是以“仁义道德”为根本的理论主线,以培养君子为目的。因而,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精髓出发,结合时代性的道德教育要求,强调道德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包含道德认识、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的一系列的完整德育过程,并将其作为终其一生的人生教育。  相似文献   

7.
儒家教育思想重视以德化育,教育者以传道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慎独、内省的价值自觉。教育者不仅承担着传道、解惑的重任,还要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优良品质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也包含着人们价值观的革命。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把礼义道德当成做人的根本,片面地把人的本质和价值完全归结为礼义道德,并错误地把礼义道德纲常当成凌驾于人之上的、永恒的必然法则,人必须绝对服从,只有按礼义道德纲常去做人,才能具有人的价值而成为人,这就是儒家的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的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人格价值观,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束缚人、压制人的工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旧的人格价值观,树立新的人格价值观。康有为作为中国的第一位资产阶级思想家,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为武器,对旧的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对于中国近代思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儒家形而上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关系研究》立足于前人基础,在儒家形而上学与儒家本体论含义界定、儒家形而上学研究的切入点和载体以及儒家形而上学发展演变史等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不少值得深思的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儒家形而上学研究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儒家思想一直延传至今。而作为儒家的修身思想,由先秦时期到至今不断发展和发扬,为人们提供了行为规范,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生活和谐安定。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直接看出,修身所处的地位,是以后做事做人的基础,故而现今的一些学者说到: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文章阐述了儒家思想关于自身修养的问题,为读者解释了修身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8,(1):5-14
儒家教育的意识形态神话是指儒家教育被提炼为一种具有观念霸权地位和政治设计激情的教育观念,并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情境建立起一种相互调适性的意义关系。具体而言,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自由主义构成了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建构的两种路向。在儒家社会主义的国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信仰的现代儒生;在儒家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意识的君子公民。然而,无论是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其在社会实践上均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儒家教育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学科实践上可能会导致儒家教育研究陷入固定的理论言说方式与儒家情结之中。鉴于此,实现儒家教育研究的去政治化、去理想化和去激情化,从而回归日常的教育现实和理性的研究态度,是破解当前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将"仁"作为价值的核心,阐发出包括"礼、乐、政、刑"在内的一整套完整治国方略体系。先秦儒家的刑罚思想作为这一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具备了儒家的核心价值,又拥有刑罚所独有的原则与规范,这种特点由儒家的价值理念与刑罚自身的特点共同作用而造成。文章梳理先秦儒家关于刑罚制度的产生、构建、运行以及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联系的论述,了解在这些论述中所包含的刑罚思想,并从中剥离出具有普适性的刑法理念,从而为今天的刑罚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儒家言语观是一种德性言语观。突出表现为强调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言语,重视言语的纯洁性。儒家建构了规范言语的德性原则、礼仪原则和方法论原则,并把这些原则规范都统一在道德基础上,赋予言语以崇高的道德性,防止言语的功利性,抑制言语的不道德性,把用道德标准规范言语看作是培养君子人格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性言语现丰富了语言的社会性内容,对现代公关语言和言语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富民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儒家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惠民、富民的思想主张.他们认为民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富国,必先富民.为实现富民的理想,先秦儒家提出了轻徭薄赋、制民之产、富而后教等措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家把自我修养作为做人之本,并视之为人的终身任务.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图使个体提升、上进到"止于至善"与"纯乎天理","中庸"与"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为立志、明理、自省以及慎独、力行,主要特点表现为主体性、一定抑制性和内向性.自我修养在现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儒家色彩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诗》说是儒家色彩观的集中体现。儒家学者对《诗经》中的色彩词语释义明确,肯定了缤纷绚烂的色彩之美。但同时“以色正礼”和“以色比德”的解诗方法也表明儒家对于色彩的认识超脱了单纯的美学范畴,而更强调色彩的社会属性和伦理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儒学由于其名教纲常理论而被批判,其平等思想因此被忽略.虽然儒家思想中缺少政治上的平等主张,但在德性层面上的平等却是大部分儒者所主张的,从性相近的主张,到人性皆善,再到德性平等在内圣外王等领域的应用,都体现了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虽然如此,由于古代儒家社会的局限性,这些思想并没有改变儒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借儒家话语来解读普遍伦理的前景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儒家的人性善说、群体意识、人文情怀以及天人合一等这些颇富理想色彩的思想为建立普遍伦理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以学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为例,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作比较,反思学校德育。提出学校德育要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既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从而彰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在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主张做人与做官相统一。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是做人,治国平天下是做官。内在的道德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