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语篇中,政治家们经常运用鲜明生动的日常话语来阐明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中美两国政府亦是如此。以两国官方报告为蓝本建立封闭语料库,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内涵,从而揭示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表达式的识别,发现尽管隐喻表达类型趋同,但两国在政治隐喻表达的内涵上却存在一定差异。中方秉承传统文化中的大局观和整体观,从全球大局出发尊重各方利益;特朗普总统总结了其执政时期美国在经济、能源上取得的成绩,但对奥巴马执政的部分成果进行否定,为自身党派争取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各级政府在职领导人每年都要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既是对政府工作的回顾和展望,也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了解政府的有效途径,因此它的研究也显得愈加重要。以2005-2014十年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使用是大量而频繁的,概念隐喻不仅能表达丰富的政治涵义,而且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来认知新的事物,有助于普通民众对抽象政治语言的理解。认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语境相同,功能相似,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的表达是对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思维认知工具,能够将抽象、陌生的政治概念转化成具体、熟悉的概念,使之通俗易懂,更具感染力。基于此,隐喻在国家叙事话语中随处可见并且广泛应用于政治宣传中。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出发,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20-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官方英译本进行研究,梳理研究文本中使用的较为典型的国家叙事话语隐喻类型,考察其在构建国家叙事话语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叙事话语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以期在国家叙事话语外宣的过程中,完整传达国家叙事话语隐喻的含义,从而对外输出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核心文化,塑造和传播我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工具,它有助于人们运用某种事物来认知、思考和表达另一种事物。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婚联的动物隐喻进行认知研究,探索婚联中新婚夫妇的动物隐喻的概念整合机制。研究认为,动物隐喻在婚联中普遍存在,且以成双成对和具有吉祥如意的喻体来映射本体,通过一定的认知运作手段,能够在层创空间中产生出全新的、积极的话语效应。  相似文献   

5.
语言始终存在于国际关系的现实中,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政治是不可思议的。本文以批评隐喻分析为框架,对布什总统在"9.11"事件至伊拉克战争打响期间的政治话语进行分析,归纳出总统话语中的核心概念隐喻,并揭示出布什是如何通过使用隐喻来框定各自身份,进而成功地构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合法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政治语篇进行了隐喻学的分析,系统阐释了政治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表达,重点考察了隐喻的界定功能和劝说的话语策略并分析了隐喻表征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制约隐喻生成的两大特点。研究表明政治隐喻的几大常见始源域包括旅程、疾病、宗教、建造。浅显易懂的隐喻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政治观点,有效唤起民众情感,令政治家的个人意图合理合法化,帮助其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选取Lexis Nexis中2015年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就"南海问题"的相关报道,自建两个大学相当的微型语料库,分析中美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表达,研究结果验证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民族差异性,对比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内在动因和政治立场的不同,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及客观地接受理解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8.
洪赛赛 《海外英语》2022,(24):25-28
隐喻在构建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政治话语具有隐喻的典型特征。该文梳理了关联理论、政治隐喻等相关概念,并从功能对等、最大相似度、最佳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文中的政治隐喻翻译进行评价,并尝试从译文不同处理方式中探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政治隐喻翻译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喻与话语衔接的关系问题是隐喻的话语功能研究的核心话题。从认知的层面看,隐喻表达式可以通过概念上的框定或组合在话语中产生各种语义关系和衔接方式。从语用的角度讲,语境因素对话语中隐喻表达的理解和组织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