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命题形式颇有新意,以一幅“一双摊开的手”的图画,加上四个提示语句作为命题主材料。“手”是身体部位。与“手”相关的动作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内容.以此作为命题材料和考生联想、思考的生长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提示语给出的四个角度。“伸出”、“摊开”、“张大”、“捧起”是手的动作,“温暖的服务”、“放飞的想象”、“创造的力量”、“收获的快乐”是动作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
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须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像是一道彩虹展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天空。如果说红、黄、蓝三种颜色汇织了彩虹的绚丽,那么新、实、活三大特点构筑了命题的卓越。 命题方式新——像红光一样鲜明。材料第一句中“鼓励创新”四字赫然入目,考生便豁然开朗。随之,圆等四个图形的设问和解答,便能使考生的感悟具体化。“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一句,不仅是事例的结语,而且向考生说明真谛。第二段,“世界”等三句这一递进式的排比,诱导考生类比联想和想像,用认识图形得到的启示去认识世界,产生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题型概说] 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已占据了统治地位.多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命题,要求考生写出对社会、家庭、人生的感悟.从设计形式看,大多数的话题作文采用材料、提示 话题的形式.材料、提示部分一般都提供多个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提示顺利完成写作,考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自选角度,拓展开去,写出个性化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命题趋向于暗示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一种"公民性写作"。通过中外"微言"思考当今社会生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体现了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分析能力。本文列举几个"矛盾性材料",分析解读材料在某个角度蕴含的思想,为大家对高考作文材料的分析提供指导。1.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热思考]如果你有权力制定班  相似文献   

6.
上海卷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须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第二,继续保持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力求把住城市文化的脉搏,感应现代人的心灵走向。“三个镜头”尽管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然而在人口高度集中的上海显得更有典型性,它们适时地提醒着考生对铺天盖地的时尚、新潮进行审视、辨析,作出自己的冷静思考。重视地方特色,应该…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出炉之时,即令人回想起2007年和2010年的作文题,三者在审题立意上出现了相当程度的雷同.从2006年四川自主命题以来的短短八年间,九套高考试题(含2008年延考卷)中,就出现了三套审题立意上的相似重合,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07年,"一步与一生",不管考生赋予"一步"以多少丰富的含义,出题者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要学生谈"一步"与"一生"的关系.这个"一步"对整个"一生"来说,毫无疑义是渺小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总体上,命题者就是要考生思考"小"和"大"的关系.2010年,材料作文,其中有一句话应该是本材料的核心句:"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而这个核心句正体现了出题者的用意,就是要叫学生思考这"点"、"线"、"面"、"立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仍然为材料作文,在秉承前两年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作文题延续了其进入课改后命题的基本理念,即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概括地说就是"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中的"求真"是命题的追求与归宿,"务实"是实现"求真"的途径和手段. 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的"务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命题选材上,这个作文题目的材料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是真实的人和事.材料中所介绍的老计,不是明星大腕,也不是高官巨贾,而是一名在大山深处独自坚守岗位的巡道员.这样的人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遇、随时可见的"你"、"我"、"他",他们平常、普通,身上没有光环.老计的工作平凡、机械、单调,显得微不足道.老计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事迹既不动地也不惊天.可就是这些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常常表现出令人称奇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的高尚人格、令人仰视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及有关要求写作,这种命题形式通常称为材料作。它以立意的多元性和广泛性而受命题青睐。写好材料作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准确提炼主旨”,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命意作”。考生须经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并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提示、要求来立意和表达,完成写作任务。它既能多个角度灵活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又能保证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具有定向性、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从形式上来看仍是材料作文,在开拓文思、挖掘思想、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等方面沿袭了以往“开放”与“限制”的作文命题思路。材料的表述简洁,有一定情境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充分发挥联想和进行创造性解读,多角度选题立意。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人生,探究价值实现,走向自主表达,体现了语文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江苏高考作文均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的命题形式,这个"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立意角度新、材料处理新、文体要求新。作文试题一般给出一段材料,考生从材料中寻找关键字,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由选择文体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我一直在搜寻孙中山先生这句话的出处,最后找到了先生1913年所作的《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虽然时间已相去近一百年的信函,但读之再三,重温先生的革命志向,心中仍热血沸腾. 感悟——核心与非核心立意 从作文评卷的要求看,还是内容、表达、发展这三个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容"的审题.实际上,今年山东作文命题,与2010年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命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其出发点是一样的.而其题干的要求略有不同,前者是"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而今年的陈述是"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作文.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自己的",可见,今年的作文更突出了——"我"的感怀.当然,为了不让考生游离于材料之外,在下面的要求里又增加了一项"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而往年都是"自定立意".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高考湖北卷出了一道很好的作文题。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命题人试图引导考生去体味与感悟带“三”的词语中隐含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启发考生去“联想思考”。命题跳出了以往的套路,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依旧在人文性圈子里打转,"拒绝平庸"之后的"忧与爱",张扬人性中的"忧"与"爱"的两极,由自我品性的张扬到对自我与外界的关注,我觉得这个变化,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价值观的评判流向一种新的境界——忧与爱中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导引,引领并促进考生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的生长. 新追求之一:内容的广泛与深切.忧什么呢?爱什么呢?自然有两个维度与三个角度:内在的是自我,外在的是自然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比喻型作文是通过比喻的形式来命题的,它以形象性的语言隐含观点,需要根据喻体找到恰当的本体,把握关键词及其内涵,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用心揣摩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这类作文题目由"材料+提示+话题(命题)+要求"四部分组成,审题时必须把这四个部分都"审一审",才算完成了审题,然后运用"由实入虚"的技巧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不拘泥于浅层表面,深入挖掘、巧妙立意。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作文题原本想让考生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可是令阅卷教师困惑的却是内容和构思雷同的试卷相当多。这是为什么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就出在命题上! 命题在给出的材料后面作了多层的提示和引发。第一层提示“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揭示出材料的主旨。第二层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第三层引发:“文体不限。可以记…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自行命题,命题者在作文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从形式到题意都力求新意,体现了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精神.例如2004年"选择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2005年"根据对两副图的联想和感悟,联系提示文字写一篇话题作文";2006年"在三个话题中任意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都给全国语文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由于命题、写作、评阅等种种条件的制约,要求快速、准确地确定立意角度,就是要求考生拓展思维,快速定位。在这里,"快速"成了核心问题。如何保证快速?这就要求考生有自己熟悉的途径,形成思维的习惯。考场的时间性要求考生拿到作文题,必须立即习惯地确定思维角度,直接投入思维,不必在确定思维角度上花费时间。根据学生作文的思维原理,归纳出四个思维角度,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为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一改近几年"自我入文"乃至"无我难以成文"的命题方向,甚至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辨性的学术思考,这就注定是那些能阅读会思考有积累的考生的天下了。但,在考场这么一个特定的场合,要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观点的比较、选择,素材的筛选、分析,论证的展开、深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考生在选择论点时举棋不定,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选择作品与人品一致,或者  相似文献   

20.
<正>一、新高考背景下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在作文命题中给定一段材料,不是先例。命题者选用的“材料”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是漫画,可以是事件,可以是论述,也可以是名言,不一而足。无论是事理类材料还是事件类材料,都能触发考生的思考,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和多元的立意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