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在其代表作《扶桑》中着力探讨了女性的"自由",之后出版的《第九个寡妇》延续了这一主题。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王葡萄的人格结构都以"稚钝"和"灵性"为主要质素,小说的叙事也将这两种质素置于"特殊环境"中,帮助主人公走上自由的坦途。而细究之下会发现,严歌苓省略了环境和遭际参与人格塑造、激发人性潜质的过程,完全诉诸天分的灵性、稚钝两种质素反而阻碍了小说对"女性-人性"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因而人在环境和遭际中的自由问题被化约为"苦难中的偷欢"。实际上,自由之路是不可能存在坦途的。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五号屠场》与反战争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反战小说著称于世。这部作品的反战性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反战主题,更在于冯内古特对传统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所作的颠覆性尝试。如果我们可以把传统战争作品的叙事方式称为传统战争叙事的话,那么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采用的模式则可称为反战争叙事。《五号屠场》叙事的特点是它从"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敌我界限"、"情节与高潮"等战争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传统战争作品进行全面的颠覆和解构,以碎片式情节、非线性叙述、跳跃剪辑、嘲弄性模仿、作者自述、虚构与历史及虚构与事实的混淆重叠等反传统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荒诞与残酷。反战的主题和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匹配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反战主题的确立为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而这一模式的运用又反过来深化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5.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继《风声》之后,《人民文学》二度刊出了长篇小说——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小说延续了《扶桑》、《第九个寡妇》等严歌苓创作中着力塑造隐却自我、性格执著、长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女性”一脉,向读者奉献出“地道”的日本女子多鹤和地道的中国女子小环这个形象。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8.
《疯狂》是美籍华裔作家哈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是继《等待》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杨教授的疯狂为线索,通过主人公万坚的描述,揭示了80年代中国小人物的精神困境。悲剧意识一直是哈金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涵,文章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从疯与不疯,驴子意象,"他人即是地狱"和旁观者的反思四方面深入探析《疯狂》的悲剧性,并从"流散"和"新移民"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哈金的身份以及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柔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塑造了一批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道义高尚,或才气横溢,或性格刚烈,或性情贤良,在品性才情各个方面都闪耀着不逊于男性的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在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作者描绘了一段战争封锁时刻的"奇遇".小说中"吴翠远"这一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现代女性的共有难题.出走的女性面临着"堕落"还是"归家"的艰难选择.时代发展中,现代女性的家庭与其个人爆发观念冲突,现代女性在反抗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在女性被动地位、女性经济权利、女性自我认同方面的深刻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叙述作为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固手段,一直以来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女性叙述历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被隐匿的状态。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两部小说,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从个体体验消解革命政治,突出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尊重,以"逃离—隐藏"的叙述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眼中独特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3.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和张爱玲都以"家族"为母题创造"民国版的红楼梦"。在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和张爱玲的《雷峰塔》这两部小说中,对底层人物的设定、以及女性解放的走向上有着内在的同异性。而在对父权社会的精神状态的描写中,《雷峰塔》如步《金粉世家》后尘,直抵社会状态之本真。  相似文献   

15.
台湾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中可看出《祝福》的影子,两部小说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反映的反封建主题和关注女性命运两个方面,对其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美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理念,对中国当代作家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及其姐妹篇《说吧,房间》两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发现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女伴的离去、离世,还是女主人公与女儿的被迫分离,林白所呈现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都走向断裂。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女性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进入男性建构的"共同体",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最终被消解,反映出林白对里奇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概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林白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写作意识及其女同性恋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何小曼是严歌苓在小说《芳华》中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女性形象,严歌苓通过对何小曼一生的书写,表达了她对特定年代的思考。何小曼从对爱的追求到最终被爱所抛弃,从最初的反抗到最终平淡地接受这一切,她始终不被外界所干扰,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也正是这一善良之心致使她在生命最成功的时刻精神崩溃,从这个意义上讲,《芳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思考,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  相似文献   

19.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玛纳斯》与《荷马史诗》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精髓,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社会生活。很多研究《玛纳斯》的学者表示这两部史诗有不少相似之处。《玛纳斯》与《荷马史诗》不仅都是战争题材,在文学价值和艺术效果上的价值也不分上下。本文立足《玛纳斯》史诗和《荷马史诗》的文本,以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身份和地位、女性美的表现,以及史诗表现女性人物形象之方法,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并试图追溯产生这些异同点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