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深邃思考。教师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12日,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等出席并回答了相关问题。有记者问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这一话题自大师陨落后的讨论一直被媒体高度关注着,这一有关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否在两会之后得到解决?本文试图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发展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钱学森之问”看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深邃思考。我们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在深深地考问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陷入了困境,我们必须深刻反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受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制约。要突破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就应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教育模式,采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尊重高等教育规律,构建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并结合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教育予以深邃思考研讨,追寻钱学森、王之卓等大科学家成才之路,针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国未来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首先阐述了“钱学森之问”的“根”在于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然后提出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目标与方法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我国小学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德海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5):72-76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命题。本文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蕴含的中国教育问题,最终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钱学森之问”进一步引发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实施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思索,并驱使人们对中国高教改革之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中国高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入手,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并从“正义之风”、“本分教育”、“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高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该如何直面钱学森之问,为培养杰出人才而努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一以贯之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的教学方法。遵照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其基本环节应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新春元宵的彩灯刚刚挂起,春雷刚刚响起,我们就听到了教育春天的新讯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开始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的战略目标。这令人鼓舞的讯息,让我们又一次感到,教育永远站在春天里。 相似文献
17.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为什么中国现代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是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留下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工作偏离"钱学森之问"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工作应转变学生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内容、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举措来直面回应"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8.
19.
为什么我国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原因并不在于所谓课业负担这样一类虚假的教育问题。录音机式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课程和评价体系、痴迷于解题而忽略了原理本身、教室内单一的权力中心、标准答案的霸权、传统的记诵文化、过大而越界的教师权威、缺乏宽容性的文化、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现象的错误认识,等等,才是抑制我国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教育要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刘尧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86-93
古代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当时公认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近代中国的科技地位却每况愈下,这曾引发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一难题尚未破解,而今,"钱学森之问"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一个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破解的难题。杰出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是"读书做官"价值观及其主导的"知识评价"制度。因此,培养杰出人才,必须进行第三次变革——要转变弥漫于古今教育的"读书做官"价值观,改革"知识评价"制度,营造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