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依旧在人文性圈子里打转,"拒绝平庸"之后的"忧与爱",张扬人性中的"忧"与"爱"的两极,由自我品性的张扬到对自我与外界的关注,我觉得这个变化,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价值观的评判流向一种新的境界——忧与爱中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导引,引领并促进考生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的生长. 新追求之一:内容的广泛与深切.忧什么呢?爱什么呢?自然有两个维度与三个角度:内在的是自我,外在的是自然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命题作文,也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继"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尾"和"人与路"之后,第四次考查关系型命题的作文,说明江苏高考作文并不刻意求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高考作文的总体趋势,江苏高考作文也一直努力秉持着这一大方向.而与2011年"拒绝平庸"相比,今年的"忧与爱"则更为显豁,题意也更加明确,确保了不在词语上让考生纠缠不清,为作文的审题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4.
"忧"和"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两个关键词."忧"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感受,一般认为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快乐、不高兴,与之有关的词语很多:忧愁、忧劳、忧虑、忧郁、忧伤甚至忧愤等等.但是,"忧"其实又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从美学上看,"忧"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从哲学上看,忧郁产生于人对日常世界神圣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更高世界的渴望.人类超越现世的庸俗与丑陋,多半要借助于"忧"这样的情绪.相对于快乐来讲,"忧"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趋向于肤浅和遗忘,而后者趋向于高贵和救赎."爱"也是一种情感,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  相似文献   

5.
连续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总是忧多于喜:考生的作文大多不如人意。前些年,我们多怪罪文题深奥艰涩,而今年,许多考生自己都认为“作文题并不难”。那为什么高考作文仍然达不到期望的境界呢?本文想从“题目并不难”入手,谈谈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认识,并和备考的同学们一起探讨今后在审题方面该作些怎样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工夫在课外     
高考是"年年岁岁考相似",高考作文题则应该"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悄然变脸,自主命题9年来,首次采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了一个成功的华丽转身. 文学创作离不开创作冲动和灵感.这两点在中学语文界很少有人谈及,更遑论用来指导学生作文了.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能够引爆考生的创作冲动,让他们拿到题目就跃跃欲试,而且不论哪类考生,都有话可说,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年的湖南作文题,在这一点上是相当成功的.手,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重要肢体,看到那张开的手,能让我们想起很多:英语里的"帮助"(Give Me A Hand)就是"给我一只手",青年志愿者标志上也有一只肖形手,还有非洲灾民或战火中等待救援的枯手……加上四句温馨的提示语和省略号,实际上给考生以丰富的暗示,能很好地调动考生的创作冲动,获得写作过程中忘我投入的享受感.  相似文献   

7.
商群 《教育文汇》2012,(9):23-24
“洋人”高考也写作文。“洋高考”作文的显著特点是很难事先套题和押题,考生很难通过在考前背十篇八篇范文,然后稍加变动就可以套到高考作文题目上;教师也很难在考前押题,让考生事先写好,因为题目中一般不会出像《忧与爱》《心灵中的微光》和《大隐隐于市》等背景和约束条件少的文字,而让没有实质内容的万金油式、心灵鸡汤式的作文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王亦川 《高中生》2014,(5):14-15
严格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因为高考绝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不过,以前的高考作文命题又往往回避社会热点,这一方面是出于避免猜题、压题的考虑.另一方面是不想让考生说假话、空话、套话。因为社会热点大家都关注,相关的评论很多,考生容易借用或套用别人的观点而缺乏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要求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感悟!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有11个指代考生的"你"字!最发人深省的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相似文献   

10.
自从高考作文以话题的形式出现以来,一直实行“三自”方针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命题者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给考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作文这片自由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驰骋自己的才思。而在写作中拟定一个好的文题正是展示自己独特个性,铺写绚丽华章的第一笔。众所周知,好的文题往往能起到醒目、启思、摄神、激趣四重效果。因此掌握了好的拟题策略就是打响了高考作文的第一炮。好题的拟定无非从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求异即文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应该是中国高考发展史上不得不让人特别关注的一年, 这一年有十五种高考试题。而语文学科。尤其会引发关注,因为这一年有十五种不同的高考作文题。以往,一年一两种高考作文题就总是引发阵阵不息的品评,更何况有十五种作文题的今年呢。2001年, 诚信的高考作文题就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全国性的诚信运动, 2001年也几乎就是诚信年。当年,南京一考生以《赤兔之死》轰动全国,后来一家电动车生产厂家以"赤兔"注册商标,不知是否与那一年的诚信话题,那一篇《赤兔之死》有关。不管承认与否,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依旧在人文性圈子里打转。“拒绝平庸”之后的“忧与爱”.张扬人性中的“忧”与“爱”的两极.由自我品性的张扬到对自我与外界的关注.我觉得这个变化.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价值观的评判流向一种新的境界——忧与爱中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导引。引领并促进考生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头道菜",也是"公众唯一能发言的一道菜",从街头巷尾到网络论坛,从平民百姓到专家学者,人人皆能议,再加之这道"菜"份额大。所以其承负的社会责任重大,"厨师"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压力并非坏事,如果压力能倒逼着高考作文在培植公民意识和选拔创造性人才方面努力作为,那么高考作文将成为高考改革的一面旗帜。尽管社会评价高考作文的角度各异,但异中有同,并非无规律可循,换句话说,社会评价高考作文优劣有几点基本共识:要贴近学生生活多一点;与现实近一点;可发挥的空间大一点。以此衡量今年高考作文题,不乏亮色,如江苏卷"忧与爱"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是一道文学类命题,是一道引发了强烈负面评价的作文题.2007年6月9日,央视"东方时空"在"高考作文大家谈"中,邀请了余秋雨等知名作家对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作分析点评.没有评出最好的,倒是"提篮春光看妈妈"被评出了两个第一:1.让考生最难以发挥的作文题;2.最容易跑题的作文题.似乎它是今年最差的作文题了,笔者却愿为之一辩.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应当有多大的写作空间,或者说能为写作者提供多大的写作自由度,是命题者努力调控的重要目标;而一个作文题又能在多大空间内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作,这是值得考生和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2011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在创设写作自由的空间上,我以为作了如下努力: 一、让经典成为折射生活的棱镜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具有三个特点:一、稳定性。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给材料作文已成为历届高考作文的一个较稳定的题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从答卷来看,一般考生都能认真分析材料,准确把握住中心,根据要求写出了较好的作文。这和考生经常进行给材料作文训练有关。二、实用性。简讯、短评,是最常用的实用文体,一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多种多样。有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爱"的表达方式、表现程度有不尽相同。爱国爱民,这是大爱;爱生爱子,这是小爱。所谓大爱无私,小爱不断。"雪中送炭"让人感激涕零;"滴水之恩"让人涌泉相报"公平公正"让人终生难忘。因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老师的无私,感受到集体的和谐。这,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18.
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围绕“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主题来写文,或可以大胆想象编述故事,或可以展望前景发表见解,体裁除诗歌之外一律不限。这道作文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很开放,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特点。其实,近两年来国家正在试图打破传统的陈旧的作文模式,在视觉的空间里让考生有更大的自由的发挥余地。199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就开始显露淡化文体的端倪。而在此之前长达20年的时间里,即1979年以来高考作文体裁用得最多的是议论文。长期教育训化议论文这…  相似文献   

19.
1999年高考作文题不限体裁,以“记忆移植”为核心内容,让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范围内奋展想像之翼,尽情抒写。如此“限而不死”的题目,具有较大的弹性,确实能让那些生活丰厚、思想活跃、见解深刻、语言灵动的考生一显才华,脱颖而出。只要你曾注意浏览报刊上发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百科》2012,(32):25-29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关怀,需要及于他人,这不是为了赢取欢心,而是出于对人性的尊重。读到"他人",你会想到谁或哪些人?请从材料生发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你对于"关怀"的真切体验或真诚思索。这道题的出题意图类似于2008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上海题试图让同学们把视线从"关注自己"转向"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