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华锟 《寻根》2004,(4):120-121
在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下营村南,有一通清代的墓碑,碑刻为:"大清台湾慕义垦兵始祖公依那思罗、妣岑氏合葬之墓."在距该碑东北3公里的文渠乡红庙村小学校长陈堂三家,保存有<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高山族家谱.  相似文献   

2.
正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通谱,是一种以记述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史学体裁。北宋时,欧阳修和苏洵编撰各自家谱,创立了以五世图式为通行法则的修撰方法。民国时期,民间延续着修撰家谱的传统,钱基博纂修过《上海倪王家乘》《常熟狄氏家谱》《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三部家谱,在为后人留下珍贵历史文献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的修谱观念。最近,由傅宏星校订的《钱基博集·谱牒汇编》结集出版,三部家谱得到很好的整理。  相似文献   

3.
杨慧丽 《寻根》2021,(3):141-142
一 家谱,又叫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等. 明清时期,家谱内容逐渐定型,主要包括凡例、谱序、宗规、家训等内容.其中凡例中一般载有"字辈",常以四言或五言诗歌的形式规定.子孙命名以某"字"为辈分,逐字取名,兄弟则共用一个字.  相似文献   

4.
<正>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文本形态。清代士人积极撰写家谱,修谱之风盛行,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甚至是多次重修和续修,修谱成为各宗族活动中的重要大事。随之就兴起了谱学之体,"举凡清代著名学者、达官贵人、地方耆旧几乎都有谱乘序跋之作。他们通过这些文字,探讨有关谱乘的源流、体例、书法、功能等理论问题"(朱端强:《清人谱学理论的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  相似文献   

5.
李小文 《寻根》2014,(4):123-127
<正>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地区,现人口约十三万。达斡尔族历史悠久,但保留下来的民族文献相对较少,家族史方面的文献就更是稀见。然而,民国时期却有人编纂出一部丛书形式的达斡尔族家谱——《黑水郭氏家乘》,其谱体例奇特,内容丰富,堪称达斡尔族家谱之珍品。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7,(6)
<正>李穆墓志研究概略1970年8月,山东肥城边院镇东向南庄村南出土了李穆夫妇的墓志。李穆,北宋兖州奉符县奉高乡军寨庄(今边院镇东军寨村)人。民国18年(1929年)《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舆地志·胜概·古墓》载:"李穆墓,在东向北军寨庄西半里许……其裔自宋迄今聚族而居,祖茔在东向南庄前。"李穆夫妇墓志即出土于其父李忠信墓西的一个大坑。志文亦载:"葬公(穆)于  相似文献   

7.
陈良学 《寻根》2003,(5):130-138
2001年2月,陕西省旬阳县尖山乡发现了一部以范仲淹家族为主线的范氏家谱及范仲淹塑像。这是继辽宁省灯塔市柳合子镇发现手写本《由宋入清范氏家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谱为高平堂《范氏大成宗谱》,木刻活字印刷,现存八卷300余页,较辽宁发现的手写谱体例更为完备,史料更为翔实。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我国人口迁移史、古代宗族制度、民俗学等方面的课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邸永君 《寻根》2003,(6):96-98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意即于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之,以缅怀祖先之功德。墓碑与墓志铭,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之制作,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内地位突兀,影响深远。先谈谈墓碑。广义而言,碑乃所有文字刻石之总称,包括刻石、摩崖和墓碑等数种形制。考碑之起源,最初为古时立于宫庙前,用以识测日景(影)及拴系牲畜之竖石。后渐有于其上镌刻文字者,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亦用于镌文告,以昭传布。秦代及以前皆称刻石,汉以后称之为碑。而墓碑者,则专指立于陵墓地表之碑,于墓前墓后者皆有之,而矗于墓前者居多。上刻墓主之姓…  相似文献   

9.
傅杰 《中国文化》2013,(2):247-249
王鸣盛乃有清一代通儒。钱大昕《实庵小传》称其"以著述自命,经史子集四部咸备"。沈懋德跋《蛾术编》复引述其晚年自述:"我於经有《尚书后案》,於史有《十七史商榷》,於子有《蛾术编》,於集有诗文,以敌弇外!《四部》,其庶几乎!"其博通则庶几,而论学养造诣较王世贞实有过之。《后案》、《商榷》及《蛾术篇》虽各有补正余地,但在学术史上的不朽地位则是绝大多数学者公认的。李慈铭断言乾嘉之世兼精经史的学者惟王氏与钱大昕二人而已,而《十七史商榷》"考核精审,议论淹通,多足决千古之疑,著一字之重",与钱氏《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皆为治史者必读之书,而"钱专考订,鲜及评议;赵主贯串,罕事引证。兼之者惟此书,故尤为可贵"(王利器辑《越缦堂读书简端记》)。胡玉缙举《商榷》可议者多处,而终推崇"其书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为博大,视赵翼《廿二史札记》为翔实,实史学中不可少之书"(吴格辑《许庼经籍题跋》)。惟王氏文集《西庄始存稿》为早岁之作,后人较少佳评。张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录》云:  相似文献   

10.
傅杰 《中国文化》2011,(2):107-126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之未压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若先生者,非所谓"学术所寄"者欤?非所谓"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者欤?——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相似文献   

11.
正邹氏天台支《邹氏家乘》以邹一桂重修本最为完备。邹一桂,号小山,清雍正五年(1727年)传胪,书画家,有《小山画谱》存世。七十三岁致仕,汲汲于家乘,越五年通谱告成。乾隆庚辰(1748年)《小山公重修邹氏家乘例十二条》云:"邹氏散处他邑者,在苏州为岳桥支,余姚为样山支……各支有谱序,附录外篇,见支世难分,同出一源。再有在他省及天台、徽州等处者,俟查明补入。"  相似文献   

12.
聂希 《华夏文化》2014,(1):12-13
<正>《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千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被誉为"八宗共祖"。他的著作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七十空性论》等,其中《中论》、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留侯论》有一段相当精彩而又有气势的开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 ,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以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智甚远也。无论从古典的《水浒传》、《三侠五义》到时下风靡已久的金庸现代派武侠小说 ,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确实令人敬服 ,在除恶惩凶之余 ,使人扬眉吐气 ,痛快淋漓。然而 ,苏轼认为这些挺身而斗者不足为勇 ,然者何以为勇 ?则曰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由此观之 ,宋江刘备之流皆天下之大勇…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北京大學入藏的西漢竹書中,有一種題爲《周訓》.其基本情况,我們已經向學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紹① .北大竹書《周訓》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對共太子的訓誨.訓誨每月一次,所以《周訓》結構也以月份為綱,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維歲某月更旦之日,(龔)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貳之,用茲念也"開頭,以"已學,太子用兹念斯.乃受之書而自身屬之曰:汝勉毋忘歲某月更旦之馴"結尾.十二月之外,還有"閏月"一章.每章都以圓形墨點"·"開頭,作為分章符號.  相似文献   

15.
正儒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史则是传承记载儒者道德人格与思想学说,传承中华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如此看来,宋代儒学,则更需整理与传承,用以支持我们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滋养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心灵。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历代儒者的嘉言懿行同样得到完整的保存。自《史记》列《儒林传》,历代正史均有承袭。《宋史》则在《儒林传》以外,单设《道学传》。综合此二传,即可得两宋儒学的概要。以《宋史·道学传》和《宋史·儒林传》为基础,增加此二传以外的其他儒者,可以撰写一部内容更为丰富的宋代儒学史。这将为宋代哲学史研究,提供有别于理学史的更为宽广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清韵     
《寻根》2010,(3):F0004-F0004
《曹操墓风云录》主要从现场考古发掘的角度,通过对墓室周边地理环境及地望,墓葬规制、结构,刻铭石碑等出土文物进行综合考察和对专家们认定曹操高陵的理由全面归纳,认为各种证据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大墓应该就是魏武王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17.
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金华山万松岗,有一座集地方民族特色、石刻艺术、历史事实为一体的墓,该墓的墓表上刻着"百战之功光祖国,千秋不朽伴名山.""古剑藏山龙化去,长松映月鹤归来."这就是被石屏袁嘉谷称为:"文而能武,国而忘家,纵横扫荡于数千里之邻省.功赫赫,名巍巍,仍不失儒生面目"的杨益谦先生墓.……  相似文献   

18.
正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则说:"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这种源于人们长期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将书画作品的好坏与人的品  相似文献   

19.
閒讀錢鍾書先生的《小說識小》,为先生的博學所傾倒。文中曾謂:劉後村詩文好用本朝故事,王漁洋、趙甌北皆誹議之。按《後村大全集》卷四十三《釋老六言十首》之第四云:“取經煩猴行者,吟詩輸鶴阿師。”此詩前尚有七絕一首:亦用二事作對。《西遊記》事見南宋詩中,當自後村始。由绥先生的這一段話,引出了我想寫的這篇文章來。 劉後村者,南宋詩人劉克莊(公元1187—1269年)也。劉氏係福建莆田人,曾當到龍圖閣學士的大官。錢先生指摘的這首詩,全首是: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笔者多年走访武威"三县一区"村落、社区,实地考察,搜集整理新老家谱,收获颇丰。本文参考清代以来姓氏谱牒文化标志人物"关陇大家"——张澍所著《姓氏寻源》等相关史料,就武威陈氏一族源流及族谱略述鄙见,或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