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习篆初始,须先识篆。入门书可临写《王福庵说文部目》,因王书部目有字音,可边识篆、边念音、边临习,可谓一举三得。细心临此,可增强初步识篆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上朔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文字的首部字典,该书到目前仍是一本经典著作。通过旁通六书,解读  相似文献   

2.
鸟虫篆是对富有装饰图案美的篆字的美化。是一种追求华美奇妙情调的,经过浓妆艳饰的"精加工"的篆字。入印的鸟虫篆是基于秦汉时社会通用的金文、小篆、缪篆形体而花写的。鸟虫篆既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又不能离谱自行其事。对鸟虫篆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呈现出前所未有百花齐放的盛况。  相似文献   

3.
正许容在《说篆》中云:"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各朝之印,当宗各朝之体,不可混杂其文,改更其篆。"沈野在《印谈》中,也表明了刀法、章法、字法在篆刻创作中的重要性。可见,篆法、章法、刀法在篆刻创作中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可称为篆刻创  相似文献   

4.
在书法史上,《峄山刻石》是秦篆的代表作之一,风格上圆润流畅、精细圆整,颇逮古意,被历代习篆者视为上佳的临习范本,倍受习篆者推崇,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峄山刻石》的临习应注意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朱明银同志来信说:统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拼音识字8》,将“土”字篆写成“(?)”形,有误。朱同志引证许慎《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列“土”字篆写均为“(?)”。说文解字“土”字篆文的两横齐长“=”,象地之下,地之中之形;段玉裁将许慎的“地之下”校正为“地之上”。课本的篆写和“上”字的篆写相混了。  相似文献   

6.
诉衷情     
国 清波门外拥青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炜。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这首词写人与景的融合,神清韵,读来令人觉得潇【作者】仲殊:北宋著名诗僧。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本安州(湖北安陆)人。【词语注释】清波门—地名,在西湖东南。拥青衣—穿着薄薄的春衫*篆香一一一香烟上袅,如篆字之回旋。即盘香。“姗”一字用来着衣钟,有清风吹动、远洒衣带飘然的情致。“声已过,篆香才,东,月到门时”从客自在,一派恬静。诉衷情![宋]@仲殊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国文化悠久,1978年在山东莒县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面有六个古篆,用碳14测定距今为六千年(载《文物》1978.9),篆字是中国特有的字体,如果把一个民族由无文字进入有文字的时代,作为由野蛮进入文明的标志,那么我国至少有六千年的文明史。各国古史多属传闻,我国以当时文字记载当时事迹的历史则出现较早,1898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殷墟发现大量的(龟)甲(兽)骨上有古篆,据学者辨认是殷王盘庚及其以后各王的纪事和占卜的记载,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年。甲骨文陆续出土的有数十万片,其中记载数的  相似文献   

8.
吴昌硕     
<正>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得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识写同步”的策略,即认识的字均要求会写会用。2001年9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依据课程目标,把准识写要求,激发识写兴趣,形成识写能力综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5,(26):95-96
马笑泉(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套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愤怒青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等):王小波生前针对国内小说叙述艺术的贫乏,力倡小说的叙述艺术.其实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需要讲究艺术的.古人强调章法,这种章法就是散文艺术之一种.现在的语文教育,还是侧重于题材、主题、思想,也就是说,把“写什么”放在第一位,似乎“题材”一重大,“主题”一鲜明,“思想”一先进,文章自然就会好,“怎么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13.
正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要素有三:一曰篆法,二曰章法,三曰刀法。"印眼法"属章法的范畴,是诸多章法中的一法。所谓印眼法,就是在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方块、三角形或一个圆点(当然方块、三角形、圆点的形成,要符合篆字的结构,‘变眼’要巧、要活),十分刺激跳眼,引人注目,犹似万里蓝  相似文献   

14.
刘瑞良先生的毛体书法《沁园春·雪》,整体有毛体气韵,行笔比较果断流畅,效果也是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要注意正字,也就是要把草法写对.草书虽草,但都有严格的规矩,正如《草诀百韵歌》中"长短分知去"所说,稍有不慎可能写错字.此幅作品中,"莽、顿、舞、驰、与、妖、娇、腰、武、祖、稍、骄、识、流"字等,草法不够准确.第二,章法上应注意对比关系,即字的大小、轻重、收放等要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5.
省编小学语文(实验)第二册的生字安排有三个特点 一是识写分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  相似文献   

16.
文有章法,诗也有章法。所谓章法,即诗文的组织结构。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因此,懂得一点近代诗的章法,有利于提高近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元代人曾把近代诗的章法概括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就是开端;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合,就是收合、收束。绝句一般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为合。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相似文献   

17.
解慧颖 《文教资料》2021,(3):6-8,43
本文选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教材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字编写模式。《中文》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集中识字,再随文识字;识写分流(注重书写);《汉语》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再随文识字;以“笔画——部首——整字”为顺序编排汉字。对华文教材汉字编写有所启示: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华文教材用字字表,重视汉字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别是用次要人物陪衬主要人物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剪裁,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的章法。二、训练与自测 (一)填空: 1、本文访问的主要对象是董昆,写的主要事情是他打豹事迹,而文章题目不用《访问打豹英雄董昆》,却以《猎户》为题,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书与我飞翔     
书是什么?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   我喜欢看书,特别喜欢到书店看书,因为那儿书更多.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书店,我找了一本书,名叫《汉字》,里面介绍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我翻开书,书上写着:夏朝人们使用的是甲骨文,它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的,这是原始汉字:商、周朝人们使用的是金文,它是刻在青铜器上;秦(春秋战国)写的是小篆,刻在竹片上;汉朝写的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写在纸上,这是标准汉字.这就是汉字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学习写作,大部分老师比较注重主题和立意、语言表达等,很少有人对文章的结构教学进行思考和借鉴。尽管写作在结构安排上比较自由,但不代表没有章法。因此,加强仿写中的结构建模,是值得语文老师关注和思考的新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中,指出仿写可以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入手。一篇文章,结构搭好了,写起来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