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用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的。从新闻写作的实际看,并不是每一则新闻都需要交代背景,如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由于受篇幅、字数的限制,一般可不交代背景,同时,即使交代背景,也不能让主要新闻事实淹没在背景叙述之中,但是,任何一条需要背景介绍而没有介绍的新闻,都不能说是“机能健全”的新闻。翻翻目前的报纸,不难看到国  相似文献   

2.
顾潜 《新闻大学》2002,(2):53-56
一、新闻背景的运用 现代社会的读者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记者通常是通过安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西方记者新闻写作的一大特色。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会增加新闻作品的魅力,其效果是显著的。 1、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在一篇新闻中,背景置于何处,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而灵活多变,它可以放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也可穿插在导语或结尾中。西方记者在这方面往往显得特别的不拘一格,通达权变。把背景放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立刻吸引读者注意。 请看合众社关于一次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的消  相似文献   

3.
事件性新闻是非事件性新闻的阶段性过程,非事件性新闻是事件性新闻的有机集合。非事件性新闻并不是不及事,而是将具体的“事件”集合为事物,升华为更高境界,具有更深的内涵。在非事件性报道中,背景、层面、过程是新闻素材的三大要素,也是新闻写作中立足“非事”找“事”、静中求动的“矿藏”。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发挥人物元素的作用,是报道成功的关键。办法有三:①让人的状态成为非事件报道的主体;②让人的观点成为新闻的主题;③让人的活动成为新闻的连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3,(9):94-9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见识,就是看得多,想得多。只有不断地反复阅读,并且进行深入地思考,才会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或者说,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新闻人。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东西,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受众介绍新闻事件。新闻评论是建立在对新闻事件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如果新闻评论者只是看到别人发表的观点,而不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那么,在发表评论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摘     
短新闻“三抓”一、事件新闻抓本质。抓本质,就是抓主要矛盾。只有把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事件的本质揭示出来,才能使人了解事件的意义。二、人物新闻要抓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必须抓特点,突出有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迹。三、动态新闻要抓住主要事实。抓住了主要事实,也就抓住了整个事实的主要方面,突出了重点。(杨国林辑)新闻写作谚语铁肩膀是压出来的,快笔头是练出来的。凸看得多,知识增加5写得多,笔下生花。面鼓不在多,一锤定音;事不在多,一例服人。th水平高低不在文长短;分量轻重不在搞大小。凸说好的不要…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孤立静止的。同样,任何新闻事件都是在一定背景下因为一定缘故发生的。我们在采编稿件时,不仅要注意新闻事件的本身,而且要把视野伸向“新闻背后”,认真分析新闻发生的背景。法制新闻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的角度,就是指新闻写作时选取或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同样一条新闻,挖掘的深浅和表现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不同,新闻价值也不同。选择角度既要求符合写作要求,又要注意写出新意,这是新闻"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一条新闻,这个人写可能就枯燥无味,另一个人换个角度写就会引人入胜。那么,新闻写作的角度应该怎样去选择?抓特点,找角度特点,是一篇新闻稿件的魂,围绕特点选角度,就要注意报道对象的特征,写  相似文献   

9.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 其实,名师就在你的眼前。她就是天天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时时留心、注意比较,从中发现写作的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人家观察问题抓本质的方法1985年4月,上海产各种手表参加全国考核、评比,名落孙山。此事震动了上海钟表界。上海某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了一条消息,请看  相似文献   

10.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新闻写作向文学借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最多的。在坚持和确保新闻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一些文学手法为表达新闻事实眼务,使报刊的面孔生动活泼些,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1、像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 新闻写作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因而新闻要成其为“新闻”,就应当象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一定把要“这一个”信息捕捉住,并准确形象地传达给读者。 我们的新闻写作写得千篇一律,原因就是只陈  相似文献   

13.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取得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如何捕捉新闻个性呢?我的体会是: 一,发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时期都发生着成千上万的事件,哪些可以和值得报道,就要看它们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影响意义,是否为广大群众所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1987年5月,我县工商局  相似文献   

15.
谈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新闻事业来说,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闻发生,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新闻,人们也必须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事件的构成需要具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相似文献   

16.
我自1984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三年来,我从《新闻与写作》的“通讯讲座”、“经验交流”以及“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体会到搞通讯报道要善于抓特点. 例如:我们农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有些人忽视了科学种田,只知道在土地中收粮食,不舍得投资施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工具,讲清合理投资,改良土地,确保稳产、高产的道理。新疆石河子总场五分场,坚持科学种田,在承包户当中兴起了一个以牧养农,以肥保地的新局面.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地区有特点,于是,今年初,我写了一篇题为《石总场五分场应用区划成果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郝保红 《大观周刊》2012,(9):221-221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的写作,讲究开头结尾“砍两刀”:开头要“抓”人,引人入胜;结尾要“留”人,让人回味。而新闻的写作导语的“刀法”通常比较讲究,结尾则“砍”得少见“功夫”,可谓“头”重“脚”轻。应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缺憾。笔者以为。一篇新闻要想写好,也应注意“砍两刀”。这样,可使新闻更趋完美,更能“抓”人、“留”人。 下面,从《人民日报》等报新闻报道中精选导语结尾几例,分别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20.
五是新角度。从新闻写作讲,这恐怕是抓问题求实求新的最重要方法。其哲学根据,如列宁所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