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索伦营是清政府为平定叛乱 ,加固边防而在新疆伊犁设立的军事建制。索伦营和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被称为“伊犁四营”。他们驻守边疆、防护城池 ,为祖国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儒对明人传记之编撰颇为关注,既是他们对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历程的诠释,亦可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及理想之落实与追寻。彭定求手撰的《明贤蒙正录》中所关涉学派学脉传承统绪之痕迹并不明显,然其绍承王学及融通朱、王之用心却昭然可见。从其内容加以窥测探讨,可以洞悉撰者颇具朱、王学说本一脉相承。两者应相资为用,同归至善,义趋一揆,坚持个人之学术个性,为研究学术确立新猷的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底下闹成一片,老师忍无可忍:同学们,声音小一点!一男生曰:老师,慢慢你就习惯啦!老师无奈……  相似文献   

4.
5.
1987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立几筒答题,由于题目出现差错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无独有偶,某市1987年立几教改测试题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差错.由于立几题目失误难以觉察使编题者甚感头痛,为预防“失误”,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检查题目中有关的平面或空间图形中各元素的数量关系是否正常上述高考题可以看作是由部编教材习题九中的第9题改编而来.(原题为:正四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各为α、b,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和,它的高是多少?高考题为:一个正三棱台的上底和下底周长各为12cm和30cm,而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差,求斜高),由于题意的改变题中各“数”的变化范围已相应缩小,不再可以随意而定,因为由其中的元素所构成的三角形必须满足三角形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性质,而编题者恰恰忽略  相似文献   

6.
奴仆是布特哈八旗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劳动力之一;布特哈八旗官兵拥有的奴仆除部分世袭奴仆外,多数是通过购买、赏赐、发遣等方式获得的。八旗制度下的奴仆往往世代为奴,只有少数幸运者通过赎身、开户、释放等方式摆脱奴籍。蓄奴制度是封建社会残忍落后的剥削制度,但这一制度客观上增加了布特哈地区的劳动力,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布特哈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清初话本作家都是由明入清的文人,他们在小说中表达对明朝的眷念,对变节官吏的嘲讽.明清鼎革的现实使他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困惑与怀疑,一些崇高、庄严、神圣的东西在他们的笔下都变得滑稽可笑.他们创作了一批以战乱为背景的话本,基本倾向是展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清初话本的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连缀形式和体制特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明季清初 ,明王朝、大顺政权、清政权在历史舞台上竞相角逐。由于清统治集团适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实施文治方略 ,才能使之在军事凌厉攻势的推进下 ,迅速站稳脚根 ,击败腐败的南明政权和各路起义军的余部 ,最终完成一统大业  相似文献   

9.
河朔诗派是清初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其中遗民诗人占据了中心地位。他们的领袖作家是申涵光,成员包括张盖、刘逢源、赵湛等人。其艺术风貌恰如当地的山川风貌,多以悲壮、沉雄为主,在艺术上与明七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在创作上也开始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丁福保、周云清编写的《四部总录·算法编》出版于 195 6年 ,它的结构是除了自己编撰的正文之外 ,又将梅文鼎、刘铎等人的书挑选后列入书目中 ,称为“补遗” ,还将一些散见的书目收集起来作为“拾补” ,从而使古算书目趋于完善。它的内容的最大特点是标明了所列书的存佚状况 ,并将一些书目按现代分类法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公司律》和《公司条例》,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较大的发展。《公司条例》实现了西方法律和近代中国社会国情的有机结合,在法人制度、公司分类及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等方面都较《公司律》更为完善,是我国近代立法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苏努家族身为满清皇族却几乎举家信奉天主教,其家族命运的转折也与天主教颇有关系。在遭贬流放前后苏努家族的信仰状况有很大变化,大致可分为未入教、主动入教和被动入教三类。影响其家族信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生活处境、知识构成、政治考量、传教士的介入等。苏努家族的多元信仰是家族成员主动或被动寻找精神归依、实现精神救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考满是明代和清初考核官员的一种制度,即任满考核。入关以前,满洲贵族建立的后金政权已经开始有了考满制度,清朝入关之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前后经过三十几年,于康熙年间将这一制度废止。考满制度实行的始末,体现了清代制度沿袭中有发展,而重视实效是清初统治者在制度上进行取舍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清末(1892-1911年)兴起的"切音字运动",长期被一些人当成"汉字拼音化"思潮的起源.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原始史料,重新揭示了它的真面目,阐明了它的主流趋向与学术旨归所在,给这段历史做了新的论证,有助于认识汉字存在的理据.  相似文献   

15.
明遗民逃禅是清初思想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一独特化景观的形成,以晚明以来禅宗的风靡、禅悦之风的兴盛为铺垫,以明清易代的社会大变革为契机。在这批遗民僧中,归庄是一个典型,“亦僧亦儒”的生活对诗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尽管“虽作头陀不解禅”但这极不情愿的皈依,不仅给佛国世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儒学获得了渗入佛学的最佳心理氛围与心理基础,使中国佛教思想化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儒释融合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而且使佛教与人士大夫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17至19世纪上半叶,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一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他们 或跟随来华耶稣会士辗转欧洲各国学校,或慕名前往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或学成归国,或定居异邦,为中外文化教育 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中国的小说观念发生了从“史”到“文”的重大变迁,即由攀附于史转为以“文”为本位观照小说的价值。这是明中叶以来经学、史学、子学评点领域里“泛文论”倾向在小说评点领域的扩展。在这一变迁中金圣叹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武元年(222年)以前,东吴内外战争不断,武官系统是孙氏政权的核心。这个时期孙氏必须在名义上尊奉汉帝,其武官的规格比汉代制度要低得多。这套武官体制在东吴逐步建立和稳固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孙氏势力在江东的扩张,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到黄武元年孙权称吴王以后,该体制被废除,孙权基本上采用了汉代的武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