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宜林     
他说他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中学毕业,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是他不得不成了一名插队知青。但是下乡不久,便做了民办教师,做民办教师不久便又赶上了恢复高考,于是他幸运地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他说他喜欢自讨苦吃和挑战自我——他曾是江苏名校姜堰实验小学的校长,在别人眼里那可是把有头有脸、不愁吃喝的“快活交椅”。但是,他不图名利,不图安逸,毅然应聘只有一张图纸、一枚公章、还处在筹建阶段  相似文献   

2.
请相信我     
雨太大了,一把伞根本不能挡住迎风飘洒的雨点。我扶着哮喘病发作的父亲,艰难地走在被雨水冲得溜光的小路上。父亲那苍白而又憔悴的脸上已满是雨水,想想父亲清贫而又正直的一生,想想自己幼稚而又轻率的话语,我后悔莫及,一任那无声的泪水在大雨中滂沱。 父亲在一个穷山坳里当了几十年的孩子王,到现在也仍然只是一个民办教师。我常戏称他为“民办校长”。因为他所在的学校只有他一个人,集所  相似文献   

3.
院中那两棵桃树荣卫平院中的两棵桃树,又挂满了果子。这两棵普通而又不寻常的桃树,在全家人精心护养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每当我站在这两棵桃树前,我就思绪不宁,感慨万干。1972年,我高中毕业后走进村办小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第一次听到“起立!”“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位普通民办教师的追求——记饶阳店镇中学民办教师李丙清○解志强无言以对。提起这些,李丙清有说不尽的愧疚,他说:“这些年来真是难为她了。”贫穷像一把无形的巨锁卡得李丙清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大儿子、大女儿初中毕业后都因交不起学费而先后辍学,看着兄妹俩那伤心...  相似文献   

5.
老张其人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市委“关于全体在编民办教师转正”的红头文件姗姗来到我们村小。“老张要是还活着,不定多高兴呢!”一句话,使大家的情绪沉了下去。老张在我读一年级时就是民办教师,到我师范毕了业结婚生子孩子又读一年级了,他还是民办教师。老张干了35年民办,同年龄的公办教师早就退休了,可他不能退———事实上民办也没退休这一说,他们得等转正。民办等转正,就像等一个老是说话不算数的情人,等得心惊肉跳如履薄冰。老张的口号是生命不息,等待不止。由此,他的“听电话癖”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校长室电话铃一响,他若没课,必弹簧般跳起,垂…  相似文献   

6.
初次认识刘英颖老师,是在几年前一次全省语文教研工作会议上。那一次因为汽车误了时间,他在会议开始后才姗姗来迟。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他进门时那高大的身材、那豪爽的笑声给我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听与会的同行介绍,刘老师与我们共和国同龄,是“老三届”学生,高中后放过牛,耕过田,烧过炭,当过近十年的民办教师。1981年佛山师专毕业后,先在南海一中任教,1984年调南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在我省语文教研队伍  相似文献   

7.
我很喜欢带实习生。当然,这并非我有经验,只不过在炎热的夏天,有人顶顶班,我好从中偷闲,不失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有一回,撞上了荒唐的“七点水”,险些把我们的“差劲”曝光,所以至今难忘。 那是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我一如往常,带杯水,提张凳,悠闲地坐在教室前门听课。我太相信我的“徒弟”了,他毕竟当过几天民办教师,教案自然是不用我过目的。更何况他已经单独上过两节课,我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筒短的课题导入之后,他开始教学生字。白浪滔天的“滔”字,  相似文献   

8.
山的女儿     
我是高中毕业考取民办教师后,被派到八十沟小学的,那一年我19岁。考上民师后,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到偏僻点儿的地方,我说“愿意”,没有一点儿犹豫,那时的我真的年轻,对“偏僻”没有  相似文献   

9.
教师情怀慈母心──记互助县五十乡奎浪小学土族民办教师白玉盈本刊记者臧小平,段宏伟在互助县五十乡奎浪村,有一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奶奶老师”、“妈妈老师”的老“民办”。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把慈母般的爱献给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她,就是54岁的土族民办女...  相似文献   

10.
无悔的选择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从当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这一辈共有十几个人当教师。让我成为教师的是我那68岁就离开人世的当民办教师的父亲。父亲虽然是位民办教师,但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教师共有的优秀品质,那就是———献身教育,为人师表。从小到大,我不是父...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畔育桃李,历尽磨难情愈深。一段巧妙的姻缘把他的名字写到了洪泽的历史上,一颗赤诚的心把他的命运和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叫张首涛,今年35岁,是洪泽县共和中学的民办教师。在这里,他从“临时代课”,到“合同”以至“民办”,耕耘十载,默默奉献。  相似文献   

12.
那逝去的风     
一、教学“低碳型” 1970年代中期,我辈是多重角色集一身:学生、农民、“教师”。1976到1980的几年,作为“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我先后教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呵,斗胆说“教”,负疚至今!  相似文献   

13.
宜城县雷河镇采取得力措施,全方位提高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办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政治上关心。一是组织民办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政治学习与公办教师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从而保证了民办教师政治上不掉队。二是及时把优秀民办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三是在民办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大力表彰先进。生活上照顾。雷河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实行了“民办教师减免义务工制度”和“民办教师福利基金制度”。他们采用“政府拿大头、集体帮小头、个人凑零头”的办法,向社会筹措资  相似文献   

14.
“宁可不捧金饭碗,也要当一辈子孩子王!”这是湖口县付垅乡徐风小学民办教师崔水庆立下的誓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招工进城的机会。1969年3月,瑞昌铜矿的招工指标分配到大队,大队干部推荐他去,几次找他谈话,都被谢绝。1970年,本县化肥厂招工,村党支部书记多次上门劝他去,可就是打动不了他的心。  相似文献   

15.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沅陵县的“新闻人物”。他那极其普通的名字,竟一次又一次地轰动林海,一次又一次地震动高山,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他叫曾笃恭,沅陵县杜家坪乡中学校长,一位民办教师。“万元户”跳“糠箩”。他实现了20多年的夙愿。“万元户”已是一个特指性概念。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一年万把块钱收入算不得稀奇。人们来不及造新名词,只好用“万元户”来指代那些高收入者。曾笃恭就曾经是这样一位“万元户”。1983年,大学毕业生一月仅拿5张“工农兵”时,曾笃恭一年纯收入已达2万多元。他开了一家私人商店,又承包了乡农  相似文献   

16.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  相似文献   

17.
王登学是重安镇新合小学民办教师,他患有脊骨髓炎,并引发腰萎缩,经鉴定为三级残疾。一位普通的民办教师,他在偏远的山村——重安镇新合小学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了21年。为了“两基”工作,他身残志坚,顾不上请假看病治疗,坚持一边教学,一边开展“两基”工作,最终倒在“两基”攻坚征途上。人们无不感到悲壮与惋惜。  相似文献   

18.
阎庄地处于山东聊城地区冠县北馆陶镇,位于黄河故道边,虽说是长年风沙弥漫,地多盐碱,但这一带在中国历史上却涌现出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圣丐”武训…… 戴修亭无疑是当今社会一个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物。作为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他把五十多年的美好年华,献给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天,他背着脚扭伤的三娃上学去,但却意外地听到了根柱退学、随娘远嫁的消息。他不禁大惊,将三娃交给小梅等几个高年级的同学后,急急追上了根柱娘俩。旷野里,根柱娘啜泣向他诉说了丈夫去世后家中生活的艰难和不得不让根柱停学的原因。戴修亭含泪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交给了根柱娘,并告诉她根柱是个极聪明的好孩子,要克服一切困  相似文献   

19.
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叫李开宽.李老师是个民办教师,中等个子,不苟言笑,有时脾气还有点暴躁,因此我们都有几分怕他. 李老师二十六七的样子,还没成家,下面有三个弟妹在读初中.他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穿一件蓝色中山装,脚上是一双黄胶鞋.和大多数乡村民办教师一样,李老师没有宿舍,需回家过夜,十几里的路,全靠步行,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到学校.  相似文献   

20.
“既然人们把我们当教师的比作辛勤的园丁,那我们就应该用尊重、真诚、理解的心去热爱每一片绿叶。”这是江西省莲花县荷塘乡珊溪小学民办教师贺仁桂的座右铭。他正是以这样的思想境界,在班主任园地上躬耕了二十余个春秋,赢得了山乡老表的交口赞颂,1997年,他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