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想当亚运结束,一个城市会进入常态化的管理,而不是什么‘亚运标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城市进入一种更优良的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而不是套用的某种标准".  相似文献   

2.
时尚与媒体是某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大众传媒推动着时尚的风行流转.本文简要追溯了中国电视媒体"时尚化"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电视"时尚风"的发展态势以及总体特点,即泛时尚化、娱乐化、频道化和活动化,并从受众分析、模仿与超越以及品牌建构三个层面加以辩证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时尚是流行现象的一种,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还在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此外,广告引领着时尚,媒体也在为时尚推波助澜。作为媒体之一的都市报纸,在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的同时,其时尚版面也成为他们竞相打造的吸引受众和赢得广告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们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基本上都是或表扬,或批评的事件性新闻。近两年又崛起一种以揭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宏观性(综合性)社会新闻(“大特写”)而且几乎成为一种报道时尚。由此,对它的特点、功能、产生背景、经验、问题等作一番探讨,是很有必要的。特点范围广:它不是及时地表扬、批评某一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而是综合地、概括地揭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它当然也反映具体的新闻事例,但并非进行独立的完整的报道,通常也不只—两个,而是有若干个,目的在于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说明问题,使读者对某一社会现象获得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深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博览     
探讨式社会新闻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报纸上陆续刊出了一种以指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探讨式的社会新闻。它的特点,不是直接地表扬或批评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描述和剖析,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  相似文献   

6.
委婉,即不是直接地正面地表达某种思想、意思,借助转义形式换一角度或者换一种生动别致的说法,来寄寓或暗示真意,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如: 铁娘子冷脸没好话 英首相窝一肚子火 (1995年5月22日《深圳晚报》)  相似文献   

7.
亲密政治学     
政治统治的形式能够产生某种特定的时尚,这听起来似乎是匪夷所思,但这却是历史事实.《时尚的历程》就从追溯欧洲时尚的政治起源开始.其实,只要是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君主的趣味总会左右上层社会的风气.杜牧的诗句里曾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这让人们浮想联翩,去查阅历史,果然有"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之说.说的还不是后宫的妃嫔,而是楚王的臣子,为讨国君的欢心,竟然节食至"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的地步.这恐怕是亲密政治学与时尚关系最早的起源了.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时尚、潮流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风尚.但不知从何时起,超流行、伪时尚成了广告设计界的"必杀计".许多广告作品为了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不顾产品的品质特征,大肆滥用"时尚元素",一味跟随"国际风格",甚至不惜运用一些与我国传统价值、伦理观念相悖的手法,只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来源与新闻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在其<新闻学原理>一书中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而笔者认为,报道不是新闻的邻近的属概念.报道是对于事实属性的一种传播,新闻是对于事实属性的一种反映.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某种思想、观点、认知,反映的目的是让自己产生某种思想、观点、认知.报道和新闻不是属概念和种概念、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报道的外延、内涵和新闻的外延、内涵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3D影像已逐渐进入影像艺术的主流,用好莱坞明星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话说,3D将大大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观众将自己带入情景,不仅仅作为观察者,更是体验者.虚拟角色和视觉特效的盛行,正引领影像观赏者进入更贴近真实的虚拟世界."虚拟实在中的‘虚拟'这个词所指的是一种不是正式的、真正的存在.当我们把网络空间称为虚拟空间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这不是一种十分真实的空间,而是某种与真实硬件空间相对比而存在的东西,但其运作则好像是真实空间似的."  相似文献   

11.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中一个属于健康王国,另一个则属于疾病王国".这段话出自<疾病的隐喻>一书的引子,作为思想者,作者苏珊·桑塔格关注的并不是身体疾病本身,而是如影随形附着在疾病身上的隐喻.所谓疾病的隐喻,就是疾病之外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社会重压.疾病属于生理,而隐喻归属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艺术作品的客观性与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并不是对立的,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品,不是照搬生活,或者“按照生活原样摄录生活”的结果,而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创作,是作者有意识地采用某种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纪实主义就是这种方法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怀旧源于现实的缺憾,于是渴望重返过去以寻找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它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始终对过去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当代中国的怀旧,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姿态,因怀旧主体和语境不断发生变化而形态各异.80后出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怀旧行为却发生于消费与时尚共同协作的市场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以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介质大量生产和传播的新语境.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新闻前哨》2013,(10):97-99
玩微博早已成为一种时尚,而最近微博反腐呼声的高涨,更使“围脖”现象白热化。微博为何在中国如此盛行以至成为一种时尚?本文就此探讨微博时尚产生的原因、流行过程及群体心理,和微博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为“微博”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艺改革的宣传报道,我想提两条意见.第一,对于某种思想、某种观点,不要轻易地冠之以“开拓”或“阻力”之名.在复杂的文化艺术领域,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的.轻易地下结论,会扼杀民主争鸣,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很多报刊都登载文章,批判“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观点,而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是一种“角色”,人们对不同栏目的主持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角色期待”.主持人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第一次为受众服务时就要以鲜明的格调和造型给受众亲切的认同感,而充满亲情温馨气息的“现代主妇型”在“为您服务”这个特定的主持人节目中是很美的,那不是明艳之美、华丽之美,而是一种气质美、人情美、充实之美.  相似文献   

17.
刘九方 《大观周刊》2012,(32):215-216
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且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能使中学生对序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注意,并使之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掌握它。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定要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最大的快乐,以乐学激发观察、增进记忆,促进思雏和想像,获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类永远不老的话题,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赋予商品品牌某种情感已成为广告人的共识,以情感为诉求重点来寻求广告创意,是广告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更加成熟,不再单纯地追求物质满足,而是更满足于与自己的情绪、情感相一致的消费,更愿意在消费品牌时联想到一种美好的情感. 广告创意如何运用情感 广告创意中应注入情感因素,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表现力,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打动消费者、影响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当时尚作为现代都市的某种表达与某种精神存在时,一张都市类报纸中的时尚版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时尚版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特色版面。在内容上,它可以涉及科技、家庭、旅游、消费等方面,又可以吃、穿、住、行、玩等为主题,同时,还能提供某些领域的新动向。都市类报纸中的时尚版面,正是为消费能力极强的白领女性群体提供指导性、服务性以及实用性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20.
编辑活动尚务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说来 ,编辑活动是一种行为和过程 ,很难如对一般思维科学那样 ,把它抽象出来加以梳理。因此 ,不管我们如何一厢情愿地赋予它浓厚的理论色彩 ,所谓的“编辑无学”之说仍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由此 ,我们也许可以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编辑实践的全过程或各环节的把握上来 ,实实在在地去“耕织”和经营编辑实务。这样说并不是刻意否定编辑理论探讨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是试图说明 ,与其让理论研究长期难以挣脱流于某种浅层次的低水平重复的怪圈(这样说更不是妄图抹杀多年来众多学者、编辑的理论研究成果) ,还不如把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