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团队是医学创新教育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坚定支撑和有力保障,但科研团队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高校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应构建“一核心、双平台、六育人”的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即以团队组织委员会为核心,以实验室和科研组为平台,发挥“制度、组织、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六大育人功能。加强科研团队制度建设和组织领导、深化大学生科研探索和实践探讨、加强科研团队文化底蕴和网络建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本土性,为新时代医学院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一个成功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协作型"的团队、"创新型"的团队、"实战型"的团队、"示范型"的团队。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以标志性精品课程为载体,彰显"水特色"学科,构建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材、课程为支撑,以科研促教学,以优质的实践平台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催生有特色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并以标志性教学成果为核心、精品课程为平台建立教学团队评估制度。这些措施使学校的环境工程学科获得了很大发展,学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学校被批准建成广西首批"西部地区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如何开展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优秀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团队面临的两大难题,科研助理机制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有效的途径。本文针对现有科研助理机制针对性不强、教师积极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教学科研团队主导的科研助理机制,论述了其必要性、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了科研助理实践平台,形成了一套适合航空制造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助理机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团队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吸引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的功能包括科研成果创新和人才梯队培养两个方面,但是人才培养应该作为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功能定位的重心,以实现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和相关科研项目的功能上交叉定位,发挥创新团队的长期科研效益。优秀的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应当采取以"长期合作""人员稳定""方向清晰""学科互补""沟通充分""加强传承"为特点的团队管理模式和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创新实践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通识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基础,依托不断丰富完善的硬件平台、创新项目、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专业社团,提出了"自我唤醒、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学生自主发展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统一规划、自主选题、分级指导、协同创新、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资源,形成了学科互补、师生协同、动态优化的创新实践指导团队运行机制。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改革,作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秉承"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一流人才"的理念,自2009年起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双方针对学科领域和专业特点,立足于以合作课题为纽带的培养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科研团队,促进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持续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双赢,并且在项目实践开展过程中,着力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发展高等院校高素质科研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机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经验和借鉴,建立一套稳定发展的教育培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结合作者教学团队的科研方向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数学物理建模、仿真与光通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方向,通过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本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37-140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构建了承载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的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实施了"竞赛+项目+创业"三合一的创新实践模式,设置了"院级、校级、国家及省级"的递进式层次化3级创新实践方法,从而建立了立体式"333"创新创业体系。把创新创业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使创新创业活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产学研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的跨专业协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研究》2015,(1):2+145
中国民族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在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建设基地平台上建立的’以艺术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为科研基础。通过基地以实践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创建各学科在文化产业研究与艺术实践类领域的学术品牌,同时打造高水平、年轻化学术团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组建特色鲜明的创作研究和实践合作团队。形成特色鲜明的多元化创作研究流派’占据民族主题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国内权威地位。并逐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影响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基础,推动产业发展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