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以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启发,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第三组的训练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组的训练重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确立: 一、语文训练方面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给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3.从叶圣陶先生对卜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了…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3.
<正>我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文简称《中语参》)的结缘始于1992年9月。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一道阅读题,题干材料内容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竹画艺术,共有四段文字。材料后面命题者共设置了五道小题,我在“盲做”此题时发现最后一道小题的设问和参考答案均有瑕疵。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心血来潮,一气呵成,写了一篇《对一道高考阅读题的两点质疑》。第二天,我把文稿又做了修改,准备邮寄时,犯愁了——到底寄给哪家刊物呢?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编辑们能看得上我的稿子吗?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刚》要求“逐步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刚》更强调“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时习惯和能力,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这要求完全是正确的。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学生“自会”,而“自会”出于“自悟”;这件事任何教师都代替不了。占往今来事实上从来如此:文章总是靠自己(学生)写好的,而不是老师“改”好的;学生要写好,首先必须学会自改。而单靠教师辛勤批改作文,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学生并不认真阅看、钻研,徒事无效劳动或低效劳动而已。  相似文献   

5.
十一册语文第四组的习作是写一篇读后感,在我指导之后,学生很快地就把草稿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班习作课中的“精彩欣赏十分钟”——自己认为是成功之作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让全班同学品评欣赏,从中受到启发。其中,张默同学的《为狐狸讨回公道》掀起了品评的高潮。她针对《狐假虎威》这篇文章,否定了人们对狐狸“狡猾”的评判,充分肯定了狐狸的机智和勇敢,并且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做了充分的论证。一次,她去姑姑家,路上遇到一个坏人想要占她的便宜。她机智地朝田间劳动的农民伯伯大声喊道:“姑夫,妈妈让我来叫你到我家去!”坏人听了,…  相似文献   

6.
周建 《师道》2006,(11):25-26
“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去找一份好工作,自己独立生活,不用父母再为我操劳……”“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赚大钱,帮爸爸妈妈买房子,买车子……”“毕业后,我……”“……”我手中的红笔不停地在这一本本用心谱写的周记本上勾勒出一个个倩舞飞扬的“优”字。不  相似文献   

7.
我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发表在1959年春天的《成都日报》上。那时我还是一名二十刚出头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岁月匆匆,转瞬之间,35年过去了。30多年来,国家分配我做的工作,就是当一名教员。先是在中学教语文,后来到大学教《文学概论》、《写作》、《马列文论》、《鲁迅研究》等课程.尽管两千多年前的亚圣公就称这件事为“人之患”,当代也常有人讥之日“穷教书匠”,我却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两次有人调我去做专职文学工作,我都婉谢了。或问:“这样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选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自己确定题目。虽然,那件事已过去了好久,但每当想起来,都觉得有点难为情。那一天,正在考语文第四单元,我的语文成绩还不错,其他的很快都做好了,要开始写作文了。我一看作文题目,哇噻!题目是《一件》,我刚刚写过,因为才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且老师还夸我写得非常好。我兴奋地提起笔开始写作文,可是,只写了一半,我就记不起来了。我瞧了瞧孟老师,正在埋头批作业。我心想“:趁孟老师正忙乎,我抄一点又何妨呢?”我再抬头看…  相似文献   

9.
“快乐之星”告诉了我们如何表达快乐,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这些方法去表达喜、怒、哀等其他情感。问问自己,这两天心情如何?把自己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写一篇作文,试试手中的“快乐之星”,要勤练才会灵验哟!可以作为周记或小作文本上的内容,更可以寄给我们《小学生语文学习》,保持联络,不见不散!魔法石训练教室  相似文献   

10.
三十多年前,具体说,是1986年,我中师毕业后,本来应该去小学任教,可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了我初中毕业的母校,一教七年,任教语文兼任班主任。学校没有图书室,备课就两件法宝-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虽然身处偏僻的乡下,但我也订了两份刊物,一份是《语文报》,一份是《中文自学指导》(那个时候我正在参加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11.
裴文中被鲁迅称为文学挽留不住的人。我套用这句话自谓是语文摆脱不掉的人。 我于1959年高中毕业在家乡做民办中学教师,教语文。当时对中学语文教师有一条不成文法的传闻。即要背得古诗古文多少篇,读过古今中外名著多少部。我在农村书籍奇缺办下到,只得订阅《人民文学》《文艺学习》和《广西文艺》之类的文学杂志。总之教语文和读文学书刊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于是痴迷于文学书刊。记得在某刊物上读过这么一段话:“人生,不过是一段很短很短的行程,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路,究竟自己  相似文献   

12.
《渡船》一课即将结束,一个同学突然发问:老师,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渡船”做题目?我鼓励同学们自己去想想。有个同学回答:因为这件事在渡船上发生的,所以用渡船做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班上有名女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我注意留心她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她两眼总盯着黑板上的某个地方,且目中无神。向她提问时,连叫几声她才回过神。一天下课后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问了很长时间,她才说出了一个让她很苦恼的问题:这段时间,她总在课堂上幻想同一件事———毕业后要做一名女企业家。她每天都在想这一件事,设想怎样起步,怎样运作发展,设想企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如何去解决,设想自己的企业会获得怎样的成功。“这些情节每天都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每个细节都象刚发生过一样,我快把它写成一部小说了。”“我知…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教育学生端正修改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作家们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如鲁迅先生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为了一篇序言,他竟修改了一百零五次。这种事情在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5.
我最初接触王荣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下半年,当时为了写作魏书生语文教学问题的文章,我在图书馆检索研究魏书生的相关文献,同事告诉我王荣生写过一篇《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找出来一读,那感觉可称为“目眩神迷”,立即觉得自己再写魏书生方面的文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随后  相似文献   

16.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其单纯追求篇数,叫学生一篇接一篇地写,不如就某一篇某一方面有特色的作文,通过几个反复,提出一层比一层高的要求进行修改,容易收到实效,茅玲芳同学的《写完一封没有发出的人民来信》这篇习作的写作经过,就是很好的证明。 1980年国庆节前,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搞一次“国庆征文”。我翻阅了茅玲芳同学的作文本,发现在《给老师讲一件事》那篇作文  相似文献   

17.
裴文中被鲁迅称为文学挽留不住的人,我套用这句话自谓是语文摆脱不掉的人。我于1959年高中毕业在家乡做民办中学教师,教语文。当时对中学语文教师有一条不成文法的规定,即要背得古诗古文多少篇,读过古今中外名著多少部。我在农村书籍奇缺办不到,只得订阅《人民文学》、《文艺学习》和《广西文艺》之类的文学杂志。教语文和读文学书刊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因此痴迷于文学书刊。记得在某刊物上读过这么一段话:“人生,不过是一段很短的行程,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路。究竟自己的前景如何,谁也不能预断,因此当你走你的道路艰难的时候,不要去嫉妒别人,只管走你的,或许经过这么一段,会忽然发现前面的道路又广阔  相似文献   

18.
西西信箱     
一、遵义县新舟中学小路《初中生辅导》是我们中学生的朋友,我们很喜欢。看到许多同龄人的作文能登上你们的刊物,我真的很羡慕。我们也想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你们,但不知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小路,我们《初中生辅导》是广大中学生朋友的刊物,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得到广大中学生朋友的支持。我们每一期的“卷首语”、“学生习作”、“中学生论坛”、“西西信箱”等栏目都需要大量的学生作品,因此,我们很希望同学们能将你们的“得意之作”寄给我们,只要文章是写你们真实的生活、经历、感受就行,体裁、内容、字数都不限。而且我们的刊物一旦用了同学…  相似文献   

19.
一次,教师出了《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作文题目,明明要求写一件事,有些学生却写了两三件事。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学英雄一例》,有些学生混淆了写作对象,不去写自己学英雄见行动的一件事例,而去写英雄人物本身。这种文不对题的毛病,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课题教学的结果。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有许多课题往往是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的,人们一看到题目,就对全文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例如五年级语文《战天斗地的关山人》这一课题,就明白地告诉读者,本文是写关山的贫下中农怎样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与天斗,与地斗,改变关山贫困落后的面貌。从四年级语文《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课题中,就能使读者知道:课文是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20.
我与《黑龙江教育》同龄,已届“耳顺”之年“。人生苦短”,活了60岁,我只干了一件大事:教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我在教育生涯中与《黑龙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进德修业的益友良师。1978年,我在《黑龙江教育》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我教毕业班语文,教书之余,喜欢写点“教学反思”之类的随笔。文章写好后我总想寄给《黑龙江教育》,但由于自卑感作祟,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后来,不知从哪儿来的那么一股勇气,我把一篇题为《从“千钧一发”谈起》的杂感,半夜塞到邮箱里。说实在的,稿子寄出后,我想肯定是石沉大海了。谁料,不久我竟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