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检验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研究以132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传统体育课堂评价方式和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方式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①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t=-3.14,p=0.02)和自我调节能力(t=-5.03,p=0.01)具有显著促进效应;②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基本心理需要的自主(t=-4.79,p=0.02)、能力(t=-8.77,p=0.01)和归属(t=-4.68,p=0.03)均具有显著影响效应;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参与及运动技能水平。因此,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体育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探讨的重要问题,然而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兴趣,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以兴趣论这一目前最受关注的三种动机理论之一为基础,仅从体育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的角度,来考察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影响,调查学生情景兴趣、固有兴趣和运动技能的关系,以及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情景兴趣的差异。本文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这一重复测量的方法,把来自初中三个年级共158名学生按年级分成四个班级,分别进行四种按不同认知和身体要求设计的体育课足球教学,进行两周的课堂教学实验。每周两节体育课。实验时,每节课四个班级同时进行四种不同的课堂任务学习,每节课结束前五到十分钟立即进行情景兴趣问卷调查,整个实验结束后进行运动技术测评。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笔者试图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研究目标来源与目标难度对大学生游泳表现及内在动机的影响,以期为目标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理控制源与不同任务难度对篮球运动员操作技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心理控制源理论,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练员评定法、心理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87名优秀青年篮球运动员在任务难度变化时操作技能成绩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在比赛中的临场换人提供理论依据,并试图为教练员在比赛中如何使用队员、保持主力队员和核心队员的竞技状态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中期以 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有 关文件与理论建设,只 阐述了学校体育的目的 任务,很少涉及目标的 制定。近些年,有些学校 体育文件和学校体育教 材、专著只讲学校体育 目标,很少或不提学校 体育目的任务,本文将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同时提出,并加以区分开,作为当今学校体育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世木 《体育师友》2011,34(4):57-59
目标设置理论是近年来研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动机激励理论,在管理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理论后来移用到运动心理学领域,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该理论作为一种激励理论也可引入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俊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702-703,685
合作学习是19世纪早期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意识以及合作技巧等有很好的影响,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取得广泛研究和应用。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大球对抗项目之中,得出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的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目标中对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做出了详细阐述,但是这些阐述不是同时针对某个单元或某个课堂学习目标的,它的阐述是为了统领学年学习目标,是为了教师制订学年计划提供参考。如果一节体育课追求达成所有的学习目标,那么就会造成课堂学习评价面多、广度大,评价可信度打折。表1的学习目标表述过于全面,人为地造成课堂学习评价范围广、内容多、标准多,使课堂观测繁杂,教学反馈信息增多,课堂容量扩大,引起评价失实、失真,降低了评价作用,导致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与访谈对我国普通高校公体部硕士点办学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硕士点遇到招生、课程设置等诸多困难,建议公体部硕士点应立体化招生、多元化利用师资、特色化开课和精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维电脑追踪任务,探讨反馈频率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48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每组男、女各6人),分别按反馈次数占总练习次数比例的25%、50%、75%、100%的频率方式向各组受试者提供当前反馈.结果显示:①获得阶段,频繁反馈有利于提高操作绩效;②保持阶段,减少反馈频率有利于简单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结论:①当前反馈对于练习者学习动作技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并且容易使学习者对反馈产生依赖性;②通过减少反馈频率的方式可以减少学习者对反馈的依赖作用;③追踪任务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反馈频率适宜值.  相似文献   

13.
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实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课改实验区还是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均能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激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多元体育学习评价运用的效果课改实验区明显好于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给予高中生和初中女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课堂学习气氛的影响及其调控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影响课堂学习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另一是学生的"学".本文针对教师的"教",来探讨课堂学习气氛的调控,主要从体育教师自制能力、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校排球选项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目标定向与体育课练习效益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对江西、浙江两所在校的大一、大二共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两校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任务定向值较高,自我定向值较低;现代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男生中存在更多的是自我定向,而女生中存在更多的是任务定向,这表明现代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能力知觉.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其练习效果与自身参与练习时的心境、流畅状态有着密切关联,练习时的心情、情绪良好,其练习效果则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3所小学95名(男生65人,女生30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动参与是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重要领域目标之一,通过对贵阳市4所中学的26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今实施课改后这一重要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为更好的达成目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体育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选择有片面性、教材使用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问题。建议: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和终身化,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等。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en recently defined as a true pedagogical model. Moreover, in a recent review Casey and Goodyear reported that it can help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four basic learning outcomes: physical, cognitive, social and affective.

Purpose: The main goal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 sustaine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ervention on student motivation. The second goal was to assess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 climate. Finally, the third goal was to explore student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fter experienc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Participants and settings: 249 students (grades 8–11) and 4 teachers enrolled in 4 different high schools agreed to participate. Each school administration allocated several class groups to each teacher based on its necessities. Therefore, intac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played a part in this research pro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37 students (mean age 13.91?±?1.76 years), which experienced 3 consecu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units, and a comparison group with 112 students (mean age 13.41?±?1.25 years), which experienced a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during the same length of time.

Research design: A pre-test, post-test, quasi-experimental, comparison group design was followed.

Data collection: Prior to an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me, all participating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d the 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Scale and the subscale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the Perceived Motivational Climate Questionnaire. At post-test,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so asked to: ‘Describe your feelings, your thoughts and your ideas on the three Cooperative Learning units that you just experienc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Data analysis: Quantitative data was analysed using SPSS 22.0, while MAXQDA 11 was used to assist with qualitative data management.

Findings: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an increase i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identified regulation on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is group also increased its perceptions of a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 climate.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responses after experienc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a sustained basis produced five major themes: cooperation, relatedness, enjoyment, novelty and disappointment. All these findings are in line with Vallerand's hierarchical model of motivation, where social factors (i.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mediators (i.e. relatedness), which mediate over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otivation (i.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finally lead to different outcomes (i.e. enjoyment).

Conclus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ied on a sustained basis can increase the most self-determined types of motiv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identified regulation, in secondary education students. Students’ perceptions after experienc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reflected four positive ideas: cooperation, relatedness, enjoyment and novelty and a negative one: disappointment. Both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idea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becaus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m.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行家调查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共性规律和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特殊规律。研究认为: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3种类型;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质的”飞跃现象,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学习阶段有差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