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对炳增)由北京日报郊区版与北京昌平县回龙观乡联合举办的“回龙杯”社会新闻竞赛活动于七月初结束。这次竞赛活动是今年初开始的。北京日报郊区版记者和广大通讯员积极参加了写稿。昌平县回龙观乡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赞助。这次竞赛共收到来稿二百多篇,刊用六十二篇,这些稿件的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鲜明性给读者以教育和启迪,宣传了改革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鞭笞了违法乱纪的丑恶现象,传播了一些科学知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经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市新闻学会、《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高级记者、负责人与  相似文献   

2.
翻开3月24日的《北京日报》第3版,感到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主要是这个版上的“祖国各地”栏目一下吸引了我。像“祖国各地”这种专栏形式,在编辑学上称作“集纳栏”,也有人叫“报中报”,常作编辑的则简称它为“小栏”,类似的有《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新闻简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神州大地”、《北京日报》一版的“中华·京华”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郊区版》自一九八○年十月出刊至今,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时间里,由于市委的关怀和领导,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区和广大通讯员的支持、协作,报纸的宣传质量逐步提高,发行数量从一万多份上升到二十六万份。从一九八四年起,《北京日报郊区版》就要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了,借增刊的机会,我们向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将《郊区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北京日报郊区版》是一张综合性四开四版的报纸。它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郊区各  相似文献   

4.
北京日报郊区版为加强与读者的联系,直接听取读者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最近聘请了一批“特邀读者”。这些“特邀读者”大都是郊区版的热心读者和评报、反映情况的积极分子,其中有生产队干部、国家干部、职工和社员。  相似文献   

5.
《京郊日报》是北京日报社主办的一张面向首都郊区的综合性报纸。她的前身是创办干1958年代末期的《北京农民报》,“文革”期间停刊。1980年复刊时为《北京日报郊区版),周三刊,四开四版;1993年10月更为现名,扩为周六刊。作为党报的一部分,《京郊日报》是《北京日报》在郊区,农村、农业方面报道的补充。北京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郊区所占的比重很小,仅有14个郊区县区,400万农业人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土地的减少,“郊区”的比重越来越小。如今,人们已经习惯地将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纳…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北京日报有一个《郊区农村》版,除了星期日以外,每天出一期,每期近五千字。这个版是占用广告栏出刊的,只对郊区农村发行。这个郊区农村版是在1960年7月创刊的。在这以前,北京有一个农民报。1960年北京农民报停刊,郊区农村读者要求进一步加强北京日报的农村报道。而北京日报是个综合性的城市报纸,不可能拿出太多的篇幅报道农村情况。于是为了满足郊区农村读者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报道,北京日报遂决定出刊郊区农村版。  相似文献   

8.
1991年,北京日报社所属《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郊区版》、《新闻与写作》、《宣传手册》等报刊,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八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本着“稳定、鼓劲、求实、创新”的原则,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使报刊的思想性、可读性有所增强,报刊出现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今年第三期《新闻战线》登出一条短讯:《北京日报郊区版聘请“特邀读者”》,我觉得很是新鲜。过去只知道报刊编辑部聘请“特约评论员”、“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也有少数聘请过“特邀编辑”;而聘请“特邀读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近几年来,随着极左遗毒的不断清除和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逐步恢复,在编辑部同志眼里,读者越来越被看重。于是,新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报从今年二月六日开始,在第三版《学习与修养》专刊內,組織了关于“商业服务业工作是不是低人一等”的問題的討論。整个討論过程历时四个多月,到六月十二日結束。討論的問题,从商业服务业工作是不是“低三下四”,是不是“受气”?扩展到青年人应該怎样对待劳动,应該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等等問题。討論的过程中收到讀者的来信来稿三千零七十一篇,发表了一百四十篇。最后,北京日报在第一版上連续发表了六篇社論。就这次討論作了总結。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郊区版》1985年8月28日一版头条新闻《通县量才安置复员退伍军人》,是一条既对现实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性,又确有新意,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的消息。然而,来稿和见报稿(均见附件)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原因是通讯员在写稿时有两点关键的地方没有交待清楚,这样,这条新闻“新”在何处,它为什么可以报道、可供他入学习、借鉴的价值是什么,就看不清楚了,现试析如下: 首先是原稿没有对事物作纵向的比较,使人看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日报》上刊登的农村新闻,为什么要强调“城乡共赏”?因为《北京日报》是一张兼顾十几个郊区县、几百万农民读者对象的城市报纸。它既不同于只面向城市的报纸,也不同于专向农村发行的农民报、郊区版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近几年来,我们所采写的农村新闻,有不少是指导农村工作的,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采写一些城乡读者都爱看的东西。这就是后来太家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城市报纸农村新闻的“城乡共赏”这一特点。城市读者对那种春种秋收、就生产谈生产的消息不感兴趣,有的勉强看看标题,也觉得没什么意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日报去年10月4日第二版刊登了一篇据北京日报郊区版的报道,肩题为《女孩变男孩》,标题为《大兴县成功进行变性手术》,标题可谓醒目惊人。若不是同时还刊登了一个《阴阳人·名词解释》的话,读者还真以为在现时通过什么变性手术,可使女孩变男孩呢!果然,沿着报道内容看下去,知道,这女孩是假女真  相似文献   

14.
读报的甜头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平日工作真够忙的。但是不管怎么忙,我总要抽出时间阅读报纸,养成了天天读报的好习惯。我除认真阅读单位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外,还自费订阅了《北京日报郊区版》、《首都经济信息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农垦》等。我认为读报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中央有关精神,及时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报道工作重心。去年9月初,《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要制止中小学生的流失”的报道。看到这篇报道后,我意识到抓教育,抓人口素质的提高,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宣传工作的重点,于是我很快采写了《前后苇沟村50余户农民出资为子女聘请  相似文献   

15.
体裁单位题目作者:刊播日斯消息消息消息消息消息述评述评通讯通讯通讯通讯通讯通讯通讯{通讯文章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首钢报 、北京日报北京市场报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郊区版北京科技报北京工人报北京邮报首都公安报中央民族大学报支部生活西单商场  相似文献   

16.
京郊日报(原名北京日报郊区版)始创于1980年,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在首都郊区发行量最大的一张综合性报纸。 作为一张四开四版的“小报”,京郊日报原以报道本市郊区新闻为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增长,从1999年初开始,报纸增设了“中外时讯”(以下简称时讯)专版,每周二、四、六刊出,主要刊登国际、国内新闻。这一专版的加盟,大大丰富了京郊日报的内涵,使其跳出了纯粹地方小报的束缚,进一步成为以本地新闻为基础、涵盖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性报纸,增加了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7.
“趋之若骛”和“倾巢出动”是时下经常见诸报端的两个成语,尤其是前者。凡是对某一事物争着去购买或取得时,就常常用“趋之若骛”来形容。如以下诸例:①不用出门,水龙头一打开,点火便能洗上一个热水澡。冲着这个,出售燃气热水器柜台前消费者趋之若骛……(《人民日报》1994.12.27第二版)②又快过节了。打折风潮此起彼伏,消费者趋之若骛者有之。(《北京日报》1998.1.24第六版)③紧接着,十几家仓储式零售商场相继开业,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消费者趋之若骛。(《北京晚报》1994.10.10第三版)④由于顾客趋之若骛,以致鲜花食…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间,《北京日报》(郊区版)披露了通县张家湾发现曹霑(即曹雪芹)墓碑的消息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关注。为此该报《京华周末》辟出专栏,展开了不同意见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墓石的真伪,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然而,由此引起笔者想到一  相似文献   

19.
读了1991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二版上的一条消息,题为《市中医医院成为全国“杏林示范医院”》。消息中写道:“市中医医院最近被国家中医局命名为全国‘杏林示范医院’”,对其中的“杏林”二字感到迷惑不解。于是,找出《辞海》查到“杏林”二字。原来,这是一个典故,相传三国时的吴有一位医生叫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世常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语来称颂医家医术高明。写到这里,使我想起胡乔木同志1946年9月写  相似文献   

20.
《科学窗》是北京日报郊区版的一个专刊。它本着面向农村,宣传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做郊区人民的良师益友的宣传方针,根据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向农民介绍农业技术和生活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