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1.1教材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  相似文献   

2.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活动·探究"要求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比较,笔者现提出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的三种可行性设计方案,以供同行参考。一、利用传统仪器进行创新设计1.实验用品注射器2支(20 mL)、具支U形管1支、小气球2个、橡胶塞2个、铁架台1个、0.5 mol/L Na2CO3溶液、  相似文献   

3.
对课本实验“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质疑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课本实验的质疑苏教版《实验化学》(2006年2月第1版)第70面至71面有一个拓展实验"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1所示,试管里盛有约一半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剥开电话用的导线两端,露出一红一蓝两根塑料包裹的铜丝,导线的一端分叉后伸入饱和食盐水中,另一端分叉后跟2个1号或5号干电池的两极相连接。  相似文献   

4.
朱向阳 《物理教师》2008,29(12):13-14
如图1所示,用小钢珠做空气分子模型,把装有钢珠的杯子拿到台秤上方,让钢珠连续地倒在秤盘上,对秤盘产生作用力,并通过观察台秤的示数情况来模拟演示气体压强的产生.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2(人教版2004年12月第1版)、《物理》选修3—3(人教版2005年6月第1版)、《物理》选修3—3(司南版2005年10月第1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2册(必修加选修)里“模拟气压的产生”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5.
用导数容易证得定理1lnx≤x-1(x>0)(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32页的习题第1题的第(3)小题"证明不等式:ex>1+x(x≠0)"的结论与该不等式是等价的.笔者认为,该不等式因其形式简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2005年鲁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第112页的“铝热反应”,笔者经多次实验发现,进行如下改进也能取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对有关化学试剂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现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7.
1 存在问题 全国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1章第二节"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一个"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的趣味实验.现象较为奇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相继发生,交融在一起,意在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高二化学(必修+选修)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在介绍铝的燃烧时,采取如下方法: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装置如图1。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新课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物理》(选修3-5)(2005年7月第1版,2011年7月第13次印刷)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4节"反冲运动"有两道例题,笔者认为教材的处理欠妥,原题及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铝热反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2(必修)第4章第1节"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实验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做此实验前,需先用砂纸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耗时费力;②很难避免镁条燃烧时发出的强光对人眼的伤害;③镁条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足可能导致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即使反应完成也可能会使人误以为铁是镁置换出来的;④纸质漏斗内铝热反应生成的红热熔融物常因烧穿滤纸漏斗的半腰部位而漏出,落在下面盛沙的蒸发皿边沿,因无沙隔热导致蒸发皿骤热炸裂破碎。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1单元中“铝及铝合金”有一个铝遇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实验,在教学设计时,为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设计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与铝与浓硫酸反应进行对比,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出钝化并进行分析,继而引导学生对是否已钝化进行探究.在实验准备中发现铝与稀硫酸反应很慢。  相似文献   

12.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中的活动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用途该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2个因素共同决定,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动  相似文献   

13.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基础,以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氧气》一节内容中"探究物质燃烧条件"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前概念为基础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钱胜 《化学教学》2009,(9):78-79
"水的电解实验"是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2006年版第46页实验3-1).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很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版)数学《选修2-1》第2章第2.12节"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中,用了这样一个实例:例设动点M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等于1,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用方程研究轨迹(曲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焦辉 《物理教师》2011,32(4):34-34
鲁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中有一个课堂“迷你实验室”,实验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 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在专题2中设置了一个比较新的实验--"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其中一个实验为"取三小块铝片,将其中两块铝片分别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上的两道例题及其解答,其中题1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俗称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1·B版》第48页例2(也即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1—1·B版》第40页例2) ,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人教版2006版)教材,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采用了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的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该实验的成功率低,笔者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20.
铝是性质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生成的氧化物薄膜致密而坚硬,且熔点很高,阻碍了反应的顺利发生,很好地保护了内部金属铝。对初次认识铝的性质的学生来说,会错误地认为铝难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认识铝的性质的重要基础实验。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7版(P71)关于这一性质实验的操作,实验很难成功。新课改教材化学《必修1》中,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实验也不能从现象上很好地说明铝与氧气反应的活动性。若能在教学中补充并成功完成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无疑会对教学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