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指导课本实验和开展探究性课外实验这两方面进行了描述。指导课本实验这方面主要讲了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基本技能,使学生理解实验程序,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及归纳课本实验所蕴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开展探究性课外实验这方面主要讲了由生活实际、课本实验及利用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等方面指导学生开发探究性实验,从而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提出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78页有一道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水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你解释该现象.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该课题改成学生的趣味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但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却是鸡蛋不能自动沉浮.为什么实际反应的现象和课本描述的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4.
程波 《中学教学参考》2010,(20):124-124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还要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但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常常被一些学生所忽视。为此,笔者结合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常犯的错误,提出以下八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九年级学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实验现象,难于正确表述和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在表述化学实验现象时不知该描述些什么?怎样描述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时,应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表述和记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的设计可能不符合当地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变。创新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或者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 (试验修订本 )中不少章节正文后面有提供学生课外做的小实验“做一做” ,这些小实验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习物理兴趣大有好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有些小实验改为课堂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本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章“超重和失重”内容后面 ,安排了一个“观察失重现象”的小实验 .实验方法是将一容器靠近底部的侧壁打一小孔 ,里面装上水后 ,水从小孔中射出 ,放手让容器自由落下 ,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孔中射出 .我们将该实验在课堂上演示 ,因…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某些实验欠缺或效果不明显,趣味性较差等情况,笔者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燃烧的条件"、"浓硫酸的特性"等实验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及方法,旨在有利于实验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因使用传统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往往会碰到许多微小的实验现象学生难以发现、学生自主实验后整理的数据与理论上的数据存在出入、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模糊不清让学生产生困惑等问题。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常用的做法往往是将书中描述的实验现象或者相关结论告诉学生,敷衍了事。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探究仪器的应用方法及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同时也是课本中所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与技巧的培养,思维的锻炼都非常有意义.课本着重介绍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若作为单一独立的实验可以说十分全面具体.并且总体来讲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应该是一个很容易成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的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通过溶液的颜色的改变,学生明确了酸和碱是能反应的,课本的实验到此为止.然而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实验来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或者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上,就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笔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深深地认识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带有“魔术”色彩的趣味实验,对学生更富吸引力。教学中如能巧妙设计一些“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内”的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好奇心扉怦然开启,激活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研究结论都由实验得出。但是,化学反应大多发生在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实验异常现象,即与书本上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在演示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有的教师表现得比较慌乱,甚至篡改实验结果,尽量迎合书本的结论;也有的教师不加分析重新再做实验,直至与书本结论一致,或者承诺以后补做.甚至“指鹿为马”的搪塞过去。而学生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有的老师往往简单处理,漫不经心,含糊不清。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对待实验的异常现象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的品德、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文芳  刘菲  霍继辉 《化学教学》2011,(11):41-41,54
本文用固体石蜡(或一段去芯后的蜡烛)代替课本上蘸有石蜡油的矿渣棉,用自制长弯头试管代替课本实验装置中的普通试管,可将课本的科学探究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中,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一直采用传统实验进行教学,此探究实验的直观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够严谨,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完整地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有必要做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 ,小学自然教学实验过程一般可分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四个阶段。这四个环节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忽视或淡化某个环节都会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但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淡化或者忽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其结果 ,教师的主导变成了教师的主讲 ,学生的操作实验变成了模仿实验。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对于“科学的志趣” ,不是教师讲解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在自我探究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对自然科学知识及…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反冲空气小车”实验,学生看不到空气喷出,只能从气球喷头的朝向推猜气体喷出方向。课本中这样描述:“像气球喷出空气时,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小学阶段,儿童思维能力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种建立在推猜(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科学概念是不科学的。如果换做一个液体反冲小车实验,学生能亲眼目睹水喷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描述可改为“像小车内喷出的水,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验研究,制作了液体反冲小车,进行了教学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保留课本实验装置的同时,将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和产物检验结合,使反应现象更加明显、直观。并实践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改进实验”“完善实验”“反思实验”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各地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占有很重的比例.在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查中,探究性实验占的比例最大,而且学生得分率低,学生从心理上恐惧该类型试题.为了提高学生解答探究性实验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从补充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课题和描述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