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时,认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样需要哲学和经济学基础。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点,既在唯物史观上“扬弃”了“庸俗经济决定论”和“上层建筑决定论”,又突破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非科学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哲学和经济学的层面上,把握住了当代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从根本途径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并在系统回答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成果为引领、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力探索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命线”、“中心环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学科,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其理论创新必须接受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的指导。基本理路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从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哲学”、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推进唯物史观青年化等方向和领域展开,并建构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创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正确指导,具体表现为:依据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贯彻为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形成和正在形成了包括一个科学体系和四个理论在内的成果,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国化成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创立了具有科学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和行动指南,成为指导中国各族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准确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成果的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中国化,必须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对杨献珍“综合经济基础论”做了全面考察研究,指证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的理论贡献,是对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基础实际状况的科学理论概括,是历经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作者还认为杨献珍在五十年代就能打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提出了很有理论见地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较早的正确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唯物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是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时代新特征和当代中国实践的新特点,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表现于以下基本方面: 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邓小平在改革初期就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被首次提出。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明晰3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中明确“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深刻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方向;二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在“为什么行”的思考中明确“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奥秘,是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马克思所“使用”的,但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揭示“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15.
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共同组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形态,它的形成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在当代中国,独立自主原则和独立自主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与邓小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当前分析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研究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发展观后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是历史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政治建设中,其理论自信植根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只有塑造先进的政治意识,才能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政治理论体系。为了提升我国政治建设的理论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引;仍要借鉴先进政治理论和理念,促其为政治建设引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资源;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探索政治建设构建自信的话语体系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理论”立足实践基础、遵循人的根本、回应现实关切,内蕴“改变世界”的价值旨归与现实指向。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群众掌握理论的工作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由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有效发挥人民群众和物质实践的作用,进一步触及现实世界,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迸发出的真理力量、强大生机与无限活力。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真理性力量,可以从两个基本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来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二是从立场观点方法的维度看,“六个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精髓,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能够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精神,全面展示了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利益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内在联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三个代表”正确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大大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因此,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且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