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岸清 《青年记者》2006,(18):71-72
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经济报道也是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现实不容乐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留给读的是一幅“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往往“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的兴趣,鲜见佳作。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实践证明,好的经济新闻必须要讲究创新。  相似文献   

3.
经济报道历来是媒体宣传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采写的难点。相比其他媒体,线性传播和声音稍纵即逝的广播,似乎更难驾驭经济报道。广播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处在领导,媒体、听众三方面都不甚满意的状况,程式化、枯燥乏味.浅显生硬、千篇一律的经济报道仍占相当比重。经济报道缺乏鲜活性、生动性和可听性的问题,已成为广播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经济报道容易落入数字、概念、成就的老套套,枯燥乏味,常常是“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看”。地方台的经济报道更难,常常是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或以偏概全,或不留余地。长期以往,经济报道的思路逐渐“钝化”,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经济报道难,就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士嫌太浅,业外人士嫌太专".如何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真正让广大读者都爱看呢?  相似文献   

6.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正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相似文献   

7.
刘琨 《新闻采编》2007,(3):9-10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过去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所以经济报道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多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经济报道,这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育报道既是军报的宣传重点,也是宣传难点。政治教育报道2难,集中体现在难写、难编、难登上。难是坏事,但它又逼迫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断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找其生机与希望。从这一角度看,难也是好事。拙文拟谈谈有关使政治教育报道“实”起来的一些问题。在近几年新闻改革研究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军事训练报道要“虚”起来,政治教育报道要“实”起来。提出这“改革目标的背景是:有些军事训练报道太安了,技术性强,读者看不懂,又容易泄密,因此,要多从提高思想性上下功夫。而政治教育报道往往是认识了什…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9年的新闻实践中,本人感到经济报道比较难写,因为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  相似文献   

10.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过媒体上的经济报道来关注经济生活、经济现象,人们通过媒体上的经济报道来学习经济常识、解读经济发展。经济报道介于沉重的理论和现实间、专家与大众间。它们既有传播前沿之知识之功效,又有释疑解惑、评点是非之义务,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如何既保持  相似文献   

12.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是地市级党报的重头戏。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但如何使经济报道从过去那种概念加数字的呆板乏味程式中解脱出来,使其活起来,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留给读者的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往往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鲜见佳作。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是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谈经济,很多读者就会说专业性极强、曲高和寡等印象。因此,报纸经济版面的策划让编辑们大伤脑筋——大报还好,而以服务为主的生活晚报类报纸就比较难办:办深了,不能与市民互动;办浅了,又达不到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报道目标。难道休闲类报纸只能舍弃经济报道吗?其实不然,我们在几年的《家报》经济报道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照此操作,不仅经济报道不枯燥,而且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霞 《传媒观察》2004,(4):35-36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新闻虽然渐渐得到重视,媒体从业者也开始尝试新的经济报道形式。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媒体特别是党报序列媒体的经济报道,依旧一副老面孔,抑或不脱“一厂一店”、“数字 经验”的窠臼;抑或堆彻材料,进行“宏大叙事”,被媒体研究者斥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问题日益受到各地新闻媒体的重视。特别是经济报道,更需要注重报道的人性化。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说:“对报刊的角色定位,即报刊是公众的讲坛,是与大众平等交流真正为群众服务的机构。”新时期下,无论报刊、广播还是电视、网络,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更应时刻想到为大众服务。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在对受众负责,报道群众必须知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阐释,一类是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业的动态现象和深度观察,还有一类就是以报道企业和个人为主的微观经济新闻。当然,这三类经济新闻并不是彼此孤立,也很难做出清晰的界定,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微观经济报道中经常渗透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也需要微观经济现象的佐证。很长时间以来,这三类经济现象的报  相似文献   

19.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经济新闻,就是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是对社会最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