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48年11月2日晚上,陈布雷前往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他本是这儿的常客,这一回,却有点非同寻常,他不是去开会,也不是应总统的召见,而是去探望病人蒋介石."龙体"欠安,以陈布雷的身份和他对领袖之忠诚,不能不有所表示,这也是个单独面谈的难得机会,有些话是不宜在公众的会议上说的.  相似文献   

2.
1948年11月14日清晨,从南京城内传出:“总统府的国策顾问陈布雷昨日因心脏病逝世,总统夫妇亲往吊唁。”此消息一传开,人们有的惋惜,有的叹息,有的疑惑……陈布雷之死这条新闻,确如鸡鸣寺在落日黄昏时,敲起的第一响钟声,凄凉地震荡着整个南京城。在南京政府中枢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给日趋没落的蒋家王朝蒙上了一层阴影。陈布雷死了,蒋介石是痛心的,特别在这个时候,更使他心神难安。“二十多年来之知己”,总统府的国策顾问,猝然去世,怎不令人惊疑?陈布雷不是死于心脏病突发,而是自杀身亡。终于由11月18日《中…  相似文献   

3.
陈布雷号称“南京城里第一支笔”。他作为蒋总统的秘书,自然为蒋氏草拟过不少应用文告。但是,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一次重要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蒋看到这个报告的文本后,生气地把报告摔到陈布雷的面前说:“看人家写得多好!”当时,陈布雷也按捺不住,便顶了一句:“人家可是自己写的!”言下之意是;我不如人家,你呢?没有我代笔,你怕寸步难行。直把蒋气得几乎要晕过去。就文章而论,陈布雷与毛泽东的高低,自然泾渭分明。这个高与低,取决于文章本身技巧吗?当然不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6,(4):56-56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陈布雷在上海成为名记的时候.郭沫若刚从日本回国.弃医从,组织创造社,随后也驰名于坛,那时他俩都在上海.互慕名,却并不相识,他们初次见面,还是在1927年初。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在“三合一”选举大胜后,马英九向“总统”大位又迈进一大步。但对于敏感的参选“总统”话题,马一贯低调,他表示.现在要加速推动党内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在2008赢得政权。同时他也认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今年5月连胡会已有丰硕成果,他将在此基础上推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6.
二战进入1943午.世界反法西斯作战进入战略转折时期,盟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美国总统罗斯福有时需要去国外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与其它一些国家协调世界反法两斯的火事。因此,总统的空中运输丁具成为一夫问题。由于是战争年代,总统的空中安全更成为,一大焦点。为此,美国政府决定,为总统配备专门的飞机。  相似文献   

7.
孙家正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他曾经担任总统,却以惨败结束任期,继而因面临指控而被迫逃亡国外,但十多年后他又奇迹般地东山再起,重新夺回总统宝座;他曾用脚踹翻“挡住其去路”的残疾小伙,不久前又恼羞成怒掌掴愣头青;他曾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与美女经济学家的私情,还在总统府认领私生子;他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不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面子,自行先走,当众将其撇下……这就是秘鲁现任总统加西亚。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对人说过,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是与宋美龄第一次约会. 殊不知这是陈布雷的杰作.蒋介石之所以器重陈布雷,除了他的忠诚和才干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促成蒋宋联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末的一天上午,蒋介石将陈布雷叫到他的书房内.待陈刚坐定,蒋突然问他:"布雷,我想和美龄小姐约会,其地是选上海好,还是南京好?想听听你的高见."  相似文献   

10.
王怡 《出版参考》2006,(10):12-12
一个居士朋友去新华书店,回来抱怨。他挑选的书有一本定价拖了5分钱的零头.总款81.65元。售书小姐说:“八十一块七。”居士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是八十一块六呢?”  相似文献   

11.
辛文 《航空档案》2005,(5):72-75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他还是第一个乘飞机竞选的总统,第一个在战时离开美国的总统,以及自林肯时代以来,第一个亲赴战争现场的美国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他以残疾之身,三度乘飞机、军舰越过大西洋(巧合的是,罗斯福的61岁和63岁生日都是在越洋途中度过的),参加反法西斯同盟首脑会晤,视察前线战场,并开创了美国总统使用“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5,(6):64-64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相似文献   

13.
《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美西战争中,罗中尉接过美国总统致古巴将军加西亚的信后,什么都没有问,便出发了。罗历尽艰辛找到了隐蔽在丛林中、行踪不定的加西亚,将总统的信安全送达,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完成了总统的使命而满足,他认为这只是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20年后,他又来了,来到念旧的中国。此时的他既不是抒情男高音也不是戏剧男高音.只是给光阴和心愿一次回放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布雷是在1948年11月13日凌晨自杀的.蒋介石对陈布雷的死是非常重视的,他除了委托蒋经国先期在杭州迎候外,还在南京参加了陈布雷的许多吊唁活动.  相似文献   

16.
段祺瑞的官有多大?在蒋介石一统天下之前的民国初年,除了袁世凯,民国还有四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再加上一个大元帅张作霖,谁也比不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的权势大。况且他还当过“总执政”。总执政是什么官?那就是换了名的总统!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担任《新文学史料》主编的牛汉先生.专程去拜访舒芜,我也随同前往.有幸结识了他。我并不在《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工作,又没有组稿的任务.跟着去,纯粹是出于好奇.只是想见见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曾一度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老婆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是怎样的一种自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  相似文献   

19.
陆德 《出版参考》2007,(3):19-20
为理想而投身革命 我的父亲陆定一.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是生活所迫才闹革命,而是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才义无反顾,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开设了“记者走一线”专栏。这是一个现场新闻栏目。所谓的记者走一线.就是要求记者转变采访作风,下到最基层去,下到首都建设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第一线去,去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感受变化,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也是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