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男主人公R先生一直神秘存在于女人的只言片语之中,很少引起读者关注。其实R先生,既是茨威格对自己的镜像对照,也是他对于处于感情漩涡中的那个自己的心灵关照。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其有关作品,以女人信中对R先生的三个结论式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将R先生与茨威格本人进行对照,由浅入深地对R先生的个性特点、恋爱方式和双重生活展开研究,整理分析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以期得到一个完整的R先生的审美形象,进一步了解茨威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学科,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理应启发另一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客体即语文的审美态度的端正融入其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抓住课文即文字作品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唤起强烈的审美欲望、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形成特定的审美动机、知悉深层的审美意图,进而促使他们的审美态...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以音乐触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赏析作品让学生获得精准的理解力.本文将从音乐欣赏教育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艺具有各种社会功能并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称之为审美价值系统。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其功能结构特点不同。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审美价值手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理解。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文艺应当重视文艺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不能忽视文艺的认识启迪功能,应当十分重视文艺的教育功能,这就是他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文艺审美价值和艺的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鲁迅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自己炽热的情感燃烧在作品里,将爱憎熔铸在形象的刻画中,感染人、教育人,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七音十二律以其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色彩斑斓的奇妙音乐世界.音乐在各类艺术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出震颤心灵的情感语言,音乐的审美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有些作品的审美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那么音乐美是什么?它的审美对象是什么?音乐内容、形式?是音乐美存在于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21-23,35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韵律美、节奏美、旋律美是声音的组合变化所产生的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它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其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9.
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曾被主流评论界视为反思作品的代表作。但除了作品的批判启蒙意义之外,它还因作者对生活细致的体察以及对苏州风物、美食的描绘,在大众饮食文化的层面上,不但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还能温养国民的人文素质。本文试通过"审美"的主题,从《美食家》的审美特质、审美享受着手,分析其教育、警示和呼唤意义之外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是欣赏主体在面对美术客体时的能动的审美活动。一方面,美术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客体有感知与体验的评价能力。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于文学性等等。只有用历史的辩证唯物的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揭示多种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惜乎对此尚未有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产生的依据、模糊美的表现形态、模糊美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模糊美,以期为之张目。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惜乎对此尚未有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产生的依据、模糊美的表现形态、模糊美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模糊美,以期为之张目。  相似文献   

13.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言,中国经验的凸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魔幻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表现民族文化内涵、创建民族文学特色的追求目标;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美学原则;寻求思维模式多维、撷取方法手段多样的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审美活动是存在于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完整体验。无论是面对美的自然还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人的自身都是一个审美的主体。作为主体就会对事物有能动性。通过对人的审美意向,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分析,论述为了实现美感这一体验,人们在审美这一活动过程中都会体现出一种主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论审美价值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应当通过其社会效益去检验。文艺作品只有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才是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最权威的评论家。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创作与发展无法离开对美的追求,身为当代散文大家,杨绛先生以其独有的笔法营造出散文的美,本文以其近年出版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我们仨》为依托,从美学角度来评析其散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惜乎对此尚未有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产生的依据、模糊美的表现形态、模糊美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模糊美,以期为之张目。  相似文献   

20.
"左思风力"的精神内核是儒学价值观和诗教审美准则,西晋中前期的儒学复建、左思世儒家风以及其自身儒学学养,都赋予了左思作品深厚的儒学意蕴。从审美构成的角度来看,"左思风力"至少具有四个特征,即阔大雄健、犀利辛辣、典雅重情、无征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