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强调在政治发展中维护政治稳定,将政治发展、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计了一套政治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不稳定因素,以及如何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变化的社会中实现政治有秩序运行以促进政治稳定,是贯穿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这一书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的政治稳定观,并且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指出该书存在的缺陷。一、政治不稳定因素亨氏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剖析造成政治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期望和指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期望指的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认为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在于现代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社会变革与改组 ,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使政治具有现代化所要求的制度化。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改革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亨廷顿在国际政治领域著述颇丰,在其代表性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及《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存在着一些尚未被完全解答的疑问。可将这些疑问概括为"政治秩序的内在矛盾"、"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和"世界文明与美国文化的断裂"。廓清和厘定这些疑问的过程,也是对亨廷顿政治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基本目标和有效途径。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化具有成本,同时其良性运行具有条件性,忽视制度化成本或制度运行的条件性会导致无效的政治制度化,出现制度规避现象,影响政治发展目标的实现,危害政治稳定。因此,有效的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到有效的制度化需要树立制度权威,构建基于发展的制度体系,并且努力推动制度设计与制度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亨延顿的政治参与理论是在对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对于中国政治参与建设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当前中国政治参与面临着自主性和目标性政治参与发展赢弱的困境,为打破这一局面实现政治参与有序化,需要加强赋权与公民意识建设,提高政治参与理性价值认识,构建良性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老的命题。然而,本书中所谈论的社会变迁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任何一次变迁,这是一次由传统社会向所谓现代社会的急速推进。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全盘更新了祖先为之骄傲了几千年的器物文明,更舍弃了先人们固守了数个世纪的制度文明。然而与此同时,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也接踵而来。政治发展究竟有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政治发展就必然得以秩序的缺失为代价吗?政府在其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催生出一大批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性政治参与不足及对政治参与缺乏价值或目标层面的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政治参与逐渐成为执政党、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完善中国政治参与体系的重点是赋权和意识建设,即赋予公民更多的政治参与权利,同时加强对政治精英和公民的公共精神和政治共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理论中,提到了关于现代化中国家在从传统政体到现代政体的过渡性问题。在过渡中必然面临各种发展目标冲突的困境,对这些目标之间各种变量的把握与平衡成为和谐过渡中的关键。其中,经济发展、社会改革与政治现代化;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的阶级性;政治输出与暴力、腐化;政党与利益集团;权威与民主;作为变量的文化因素等是其中比较突出与关键的变量,体现了亨廷顿作为政治保守主义者的倾向。虽然这种倾向是以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为背景的,但是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生活,一种先进的政治取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发展也是一种德性的渐进增长过程。政治文明的价值定位以实现公民个人自由、平等与幸福的生活为根本,其目标取向是民主的政治合法性、规范的宪政法治、社会公正与秩序的平衡、完备的公民权利及政府的有限性。面向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应立足于政治合法性与社会认同系统的培养,也必须构筑符合世界潮流的政治战略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公民参权的正当性为起点,阐述了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实现需要制度化地进行。政治参与权的实现需要从动力因素和路径因素两方面对参与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构建制度化的参与渠道,达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国民素质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政治合法性基础奠定在超越性的秩序之上,是传统政治文明的共同标志。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则是以合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的确立。理性的片面扩张是现代社会政治危机的重要根源,以公共理性重建合理性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致思道路。  相似文献   

15.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已经建立在权威性、规范性、系统性文件之上,具有高度的政策法规依据。遵循规范性,探求规律性,体现特色性,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正在顺利进行,使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成为高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政治合法性是公民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以及具体的感受对现存的政治体系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政治合法性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民对该政治体系的认同程度。在政治变迁与权力交替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终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政治合法性危机问题。合法性危机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国政治系统能否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顺利与否以及政治发展的获得。而作为近代公民实现权利、表达利益诉求的政治参与,对合法性危机问题的解决以及政治系统的健康发展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政治秩序持久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已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这种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沟通不畅。因此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沟通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绩效等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健全政治沟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传统不同,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从政治发展的经验来看,政治合法性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只有不断能够促使合法性优化的政权,才能为政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政治合法性是党的生命.加强党的建设,才有可能克服正在萌芽且有可能扩大的党的政治合法性危机.为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重党的建设,形成了以"三个代表"为主线,以政治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为内容,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方式的党建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