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展示了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包涵文学对政治的表达、演绎、介入和想象,因为文学中的政治兼具实践性和理念意义,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对现实的介入及对未来的政治想象。  相似文献   

2.
范茗 《英语广场》2015,(7):40-41
华裔美国文学是凝聚了部分中国文化元素的美国文化分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被国际文坛所接受。华裔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改造,创造出了备受世界瞩目的新作品。随着华裔美国作品的涌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回译也相应出现。本文通过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其翻译与回译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读者阅读提供些许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情商教育可以培养提高学生认知、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母女关系和父子关系等主题能增强大学生对自身成长过程的认识,对父母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以及美国历史上历代华裔美国文学家的背景介绍和作品特征分析,勾画出华裔美国文学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阐述了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冲突、交融对华裔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阐示了祖国的强盛对提升海外华人地位及扩大海外华人文学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进行翻译,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上说美国华裔文学翻译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翻译中对文化因素考察不足就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从文化角度,以几个知名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为剖析文本,对其翻译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存在着一个五邑籍华裔作家群落。他们在作品中记载了先辈们关于五邑侨乡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趣闻轶事、移民经历、在他乡的生存境遇等,体现出诸多五邑元素,可以说五邑历史文化与他们的作品彼此呈现出一种见证与互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同问题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文章着重从索绪尔、福柯等人的理论着手,论证身份认同的流动性特征,进而研究身份流动性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探讨身份认同的反本质论根源。  相似文献   

10.
王晨曦 《考试周刊》2013,(59):13-13
美国华人的最初自传文学是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的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继承了这种自传文学传统,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力图塑造一种属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晶莉 《海外英语》2014,(8):185-186,206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on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presented by Hofstede,Hall,Trompenaars and Tunner,in order to raise the cultural awareness when people are interacting in these two sup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A new scale of cultural dimensions includ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power distance,low/high context,and diffuse/specific.  相似文献   

14.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贯彻科学的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等。将认知策略有机运用于英美文学教学中,能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相关研究之间所存在的诸种关联作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文化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他们在中美两个世界中对自我的认同经历了从固守中国到接受美国、到拥抱世界的过程。这种动态的思维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与自我认同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