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作诗、读诗或评诗,都很看重“诗眼”。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后人认为它用得生动、鲜活、传神,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称之为“诗眼”。一则电视新闻中也应当有一个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镜头,如同一首诗军的“待服”。1981年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突然遭到枪击,美国广播公司所属电视台播放的新闻里有“中弹”这一现场的关键镜头,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1995年间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条新闻时没有“遇刺”的镜头,也没有“刺”后的镜头,而是用“刺”前的镜头来代替…  相似文献   

2.
谭军 《军事记者》2003,(8):69-69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工作、学习在喀喇昆仑边防的戍边军人,解放军报伴随我在边防度过了数年的军旅岁月。我能从士兵改选为原来的专业军士,又从专业军士提拔为现役军官,每一点进步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都寄缘于解放军报。11年前的那个夏天,在一个碧空万里的日子里,我不断探索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那时当过兵的舅舅对我说:“你喜欢文学写作,外面的世界很大,艰苦的地方能造就人成才,你还是到部队去吧,在军营你会得到锻炼和成长。”这年底,我就踊跃报名参了军,从家乡陕西汉中入伍来到喀喇昆仑边防的南疆军区某部军营当了兵。我所在的喀喇昆仑边关是…  相似文献   

3.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人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4.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入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齐奇,很高兴采访您.我们知道,您是从记者一步步走到节目主持人岗位的,那么,您认为记者经历对您目前的主持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齐 奇:您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一开始没有做成主持人,而是一名记者,没有出现在镜头前,当时还很遗憾.因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当主持人也是从小的梦想.(为什么是从小的梦想?因为小时候曾三次与摄像机的镜头失之交臂.上小学时喜欢文艺,学校里编排文艺节目我总是积极分子.有一年我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电视台也派来了记者采访,我兴奋极了,可没等我上场就看到人家采访结束了,工作人员都正在收拾东西呢.第二次是参加市里的小学生演讲比赛,要录我的时候摄像机电池没电了,当时我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第三次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举办的"毛主席百年我十岁"的纪念活动,我代表北京少先队员发言.领导讲完话记者们又纷纷撤了.至今想起这些事来仍耿耿于怀.从那以后我就暗暗期盼:以后一定有机会对着镜头说个够!后来为了实现我的心愿,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于播音系.现在作为央视 12 频道的主持人的我终于可以自信地站在镜头前,不用担心自己话没说完镜头就挪开了.现在每当我站在镜头前都仿佛看到那个因为错过了镜头而伤心失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6.
“全心全意做一个记者”。这一句话,写在张煦棠新近出版的作品集《一个记者的足迹》里。每次读到,总是怦然心动。 张煦棠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新闻事业的第一代人。从随军记者到政法、文教、科技、经济,几乎所有的“记者行当”都做了一遍。他的这一本作品集,收入120余篇代表作,以写作年份排序,让我这个年轻记者,得以追寻一位素来敬慕的前辈长者的成功足迹。 我曾在他手下当一名兵,当时他已年过花甲,从文汇报副总编岗位上下来后受命主持新闻报,做总编辑,在我的印象中.很有些与众不同。他始终不改记者本色。近10多年,他当“新闻官”,虽分  相似文献   

7.
小知识四则     
清兵背上的“兵”和“勇”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为满兵,绿营兵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而建立的由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八旗军与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的倚重也不同。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的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影视剧里浩浩荡荡的大军通常都是绿营兵。  相似文献   

8.
王瑶 《兰台世界》2020,(4):138-14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略决战。解放军以少胜多,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国民党军在兵力、装备均占优势的情况下,兵败淮海战场,战略失措、指挥不当、派系掣肘、经济腐败以及外交受困等多方面因素都是其失败的导火索,是其反人民战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卢林 《记者摇篮》2006,(1):37-37
电视纪录片《勿忘九·一八》荣获中国电视第十届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回顾摄制历程,我作为制片人和编辑,深深感到编导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是发源于艺术积累和创作思索,从这部片子所运用的首尾两座纪念碑的结构设置,可略见一斑。这部纪录片开篇第一组镜头和结尾的最后一组镜头都是纪念碑,两个纪念碑,是本片很独特的构思,它为本片的前后呼应和情感对比起到了突出的艺术效果,因为这两个纪念碑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容,更因为这两座纪念碑都是由日本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本片开篇的纪念碑,是1932年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沈阳市中心设立的,叫…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推出的"我的强军梦"和"我是一个兵"等系列报道,把普通一兵和一线带兵人推到了荧幕前。编导和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军营草根"明星",为他们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镜头语言,用生动抓人的画面,把每一名官兵的个性特点和绝技绝活放大.通过小人物的微观故事反映强军梦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1.
离开我蹲点采访的“临汾旅”一营二连已经有段时间了,仍时时有“梦回吹角连营”之感。3月13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的首位记者,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神枪手连”二连蹲点采访。10多天时间里,我睡在排房,吃在饭堂,和士兵兄弟站在同一个队列里,以亲历式报道形式,采写了《郭班长“解梦”》、《徐连长巧煮“夹生饭”》和《做战士的“成功之母”》等3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亲兵、爱兵、带兵的主题。睡在我上铺的班长竟然听得懂梦话我所蹲点的二连是一支英雄连队,1984年被南京军区命名为“神枪手连”。一走进连队,门前雕塑“我是…  相似文献   

12.
<正>王忠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旅班长)精准操控导弹的"传奇兵王"【颁奖词】一生就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恪守为兵之责,26年驾驭长剑,从来不出差错,被习总书记点赞。他甘当兵头将尾,22载倾心育才,把"70后"当朋友带,把"80后"当兄弟带,把"90后"当孩子带,以赤胆忠心演绎"兵王"传奇。官东(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舍己救人的"英雄潜水员"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7,(8):14-14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国际新闻,因为讨厌那些拗口的国名和人名。但是,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解这些信息。呵,一接触,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在节目里,战争使我担忧,和平使我安宁,趣闻令我开心。有了种种不一样的新闻,我才有了与别人在一起的更多谈资。真的很感谢我从事的新闻工作,它虽然给我的日常作息带来了晨昏颠倒,但它更给了我一个多彩的世界。我很喜欢它,也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它更大的进步与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来,一些市民到电视台反映屏幕中不适当的曝光,要求去掉有关节目里他们脸部肖像的镜头,有的纠缠不放,搞得工作很被动。如果正确应用电视模糊语言,可避免这类尴尬。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说苏州动物园对虎的饲养和繁殖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八月份,我带上摄像机来到苏州动物园,拍摄以虎为题材的电视片。动物园的虎虽然是关在笼子里的,但它那凶猛的本性不会改变。离远了拍,笼子的铁网罩麻麻密密地挡住了镜头。凑得太近,那虎就对你不客气。可我发现,这些老虎在工作人员面前却显得服服贴贴,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按理说应该是我从部队退伍之年;我是1976年从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应征入伍的。当时很明确,服兵役满二年即可退役。1979年与我一起到部队的10位上海兵中的确有好几位退伍回沪了。然而,我却在这时接到部队命令,调我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继续服兵役,至此开始了我档案工作的生涯。1981  相似文献   

17.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2日,山东电视台“今日报道”播出这样一条新闻:60年老屋倒塌,70岁老汉获救。在电视画面中,观众看到一座年久失修的土屋中剩下残垣断壁;随着镜头推近,一位衣衫不整的老汉很萎琐地站在瓦砾中;最后镜头聚焦在一位公安干警身上,他满脸英气,叙述着抢救老汉的过程。我想,一般有头脑的观众看后或听后会心存疑  相似文献   

19.
钱黎明 《视听纵横》2003,(4):117-117
我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没有研究,因此说不出多少行话。但是,从近期央视两位节目主持人有关非典的访谈镜头里,我对这一角色突然有了一种新奇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初识李学民是在197年秋。当时他刚从部队转业到原商丘县二轻局办公室做文秘工作,我在二轻局下属的农具厂任政工员。一天,我到局里开会,看到一位身穿绿色军干服的年轻人,中等个子,留小平头,壮实的身体、深邃的目光、黑里透红的脸庞,显得很有精神。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和他握手,并互报身份,而后攀谈起来。初次谈话,我便发现他比较善谈,颇有文采,头脑敏锐,顿生心有灵犀、相见恨晚之感。由于说话投机,加之有共同的志趣爱好,所以,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两间打字室兼卧室便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每次见面,我们都是海阔天空、高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