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28日,本报以《"治癌革命"光环背后的欺骗》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经调查采访后撰写的报道。披露山东‘保法医疗’所属3家民营肿瘤医院的涉假行为。报道刊出后,有人假借本报广告部人员名义向医院拉广告,允诺8月4日以正面报道的形式刊登广告予以‘摆平’。上述广告稿于8月2日送到本报广告部后,被拒绝刊登。本报于8月4日按计划刊出了后续报道《人命关天,就这样"搞错了"?》……"以上是8月16日《市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的一则"声明"的部分内容,字里行间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媒体的坚定立场,我以为它更是捍卫新闻良知的正义宣言,读来令人肃然起敬。事实上,这本来就是一个媒体所应当做的。当金钱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编》披露,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自今年2月到任以来,坚持评点《长治日报》。 长治日报社通过总结,认为“书记评报”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党委机关报坚持政治家办报;二是牢固树立党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三是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四是报纸要对党和人民负责;五是努力为读者提供精品  相似文献   

3.
“刚满月的孩子哭个不停,老公管都不管,还在津津有味地看某某报”,“我每天要是不看到自己最喜欢的某某报,翻来覆去连觉都睡不着。”这些语言是笔者从一些报纸上的“读者评报”专栏摘抄的,每每阅读起来,总让我难以承受其“酸味”的冲击。 报纸开辟专门的版面或栏目,诚恳征求读者的意见和看法,发动读者为报社出主意,对提高办报质量,疏通与读音沟通的渠道,无疑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出现在某些报社的所谓“评报”,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只要是读者的表扬,即便离谱,  相似文献   

4.
据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新闻采编》2000年第五期介绍,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自去年2月调入长治市工作以来,坚持每天读长治日报,至10月份,他已对40多期市报作了点评,或热情肯定成绩,或严肃指出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或引导办报的同志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努力把报纸办出特色。吕日周同志尤其重视报纸开展舆论监督。他对见诸市报的“曝光”稿经常写出点评,或给报社打电话,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如今凡是有“曝光”稿见报,该市的纪检、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便迅速派员前往调查,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5.
1988年10月,全国大型企业报理论研讨会在湖北十堰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新闻界知名人士、部分企业家以及近50家企业报的总编辑、社长等70余人。在这次会议上,胡绩伟同志作了一个长篇讲话,题为:《企业家办大报和办大型企业报》,在新闻界特别是企业报界引起了反响和议论。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全国新闻界的同行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现在,再回过头来认真分析一  相似文献   

6.
1988年10月,全国大型企业报理论研讨会在湖北十堰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新闻界知名人士、部分企业家以及近50家企业报的总编辑、社长等70余人。在这次会议上,胡绩伟同志作了一个长篇讲话,题为:《企业家办大报和办大型企业报》,在新闻界特别是企业报界引起了反响和议论。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全国新闻界的同行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现在,再回过头来认真分析一下,看看胡绩伟究竟为什么主张企业家办大报,他要办的是什么样的大型企业报,这对于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对于近十年来异军突起、数量颇众的企业报将如何沿着  相似文献   

7.
评报,就是评论报纸,研究新闻业务。报纸的版面,是新闻实践的集中体现,是学习新闻业务的活教材。报社的总编辑坚持抓评报,就是带动编采人员在战场上学习打仗,在田野里学习耕田。这决不亚于办一所不花钱的新闻大学。  相似文献   

8.
走上军报办公楼三楼楼梯口,迎面就可以看到楼道墙壁上的“评报栏”。在编辑部实习两个月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评报栏”了。因为这里看似平静,却时时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每天,无论是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还是到报社帮助工作、送稿的通讯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里停住脚步,细细品味,“评头论足”,这似乎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评报作为提高办报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家报纸都相当重视。以前,我曾去过几家报社,也看过他们的评报栏,然而,真正像军报“评报栏”这样严肃认真,这样规模宏大,这样持之…  相似文献   

9.
无意中翻到一份1984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二版上登有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该报一则报道皖赣铁路正式运行的消息,竟然没有介绍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信后附有编者的话,表示“读者批评得对,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从中记取教训,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把情况清楚地告诉读者。”最后又补充介绍了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个好日子,驻辽西某高炮旅三营七连连部门口,全连官兵排成两行,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当旅长姜龙、政委杨成伍、政治部主任井绪军健步走近门前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常委们是给七连官兵送“礼”的,大家怎么能不高兴?送什么“礼”?———专业书籍《评报初论》。 该旅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连续两年被沈阳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3次力夺军区《前进报》社“前进杯”。今年,他们加大了开展群众性新闻报道工作的力度,业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三营七连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该连把读报评…  相似文献   

11.
无意中翻到一份1984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二版上登有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该报一则报道皖赣铁路正式运行的消息,竟然没有介绍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信后附有编者的话,表示“读者批评得对,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从中记取教训,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把情况清楚地告诉读者。”最后又补充介绍了皖赣铁路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的主要城市。这块短短200来字的“豆腐干”,现在‘吃”起来还是那么有滋有味,也许是多半未“吃”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2.
有幸被聘为第六届新疆"双十佳"报纸汉文评选组的评委,系统而认真地阅读了2006、2007年度新疆多家报纸。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一些偏远的地州有了报纸,甚至还办成了日报,80%的地州还上了彩印,无论是内容还是外观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新疆比内地发达地区似乎不逊色什么。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之初,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那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年代。革命同志亲如手足,到处都在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新中国一派生机。我就是在这样的年代,在基层为农民翻身而搏。时代感染了我!我拿起笔,为《安庆报》、《安徽日报》写稿,终于写上了瘾,而跨进了《安庆报》的大门,成了一个人民记者。第二天上班时,办公楼的大厅,挤满了人,人们抢着拿起红笔,在“评报栏”的贴报上圈圈点点,批来批去,或褒或贬,气氛十分和谐。  相似文献   

14.
近从报刊文摘得知,辽宁省沈阳市老干部局主办的晚晴报,在新年第一期上登出“本报愿出钱买新闻线索”的信息。笔者得知后并不觉得怎么惊奇,其实花钱买新闻线索并非该报新创,无论中外或近现代记者的新闻生涯中,这类事例并非少见。对晚晴报这一举动,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至少说明他们已确实感觉到,报纸如果不登独家新闻,提高新闻质量,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常坐图书馆,常读各报刊。看多了,就看出点门道来了。许多作者和编者不谋而合,存心让读者“温故”再“温故”,时不时地在言论文章标题中冠以:“……有感”,“有感于……”,读罢众多的“有感”,尽管文章的内容不乏给人以“知新”的信息,那题目却总让人似曾相识,索然无味。倘若读者不耐着性子阅过全文,恐怕作者、编者的新“观点”,全淹没在“有感”的陈土中喽! 我是外行,所以常常纳闷:各报有各报的风格,为啥单在“有感”上失去了自己的“面孔”呢?!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收到某辞书刊物的一封退稿信.内云:‘来稿奉读.感到内容较单薄,不拟刊用,谨退回,请谅鉴.’将不用的稿件及时退还作者,这种做法令人感激,它比那种‘石沉大海’好多了。但所投稿的内容是建议辞书编辑部门勿遗漏常用词的,并举例说明,共二百多字。如果再引经据典‘充实’一番,也许就不‘单薄’了,但我认为那无异于画蛇添足.由此想到《孙子兵法》,尽管它不是几十万言乃至上百万言的巨著,但仍流传至今,其学术价值也从没人怀疑。当然,我无意与其相比,打个比方而已。前些时,偶然翻到一份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我们湖南日报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请您评报”活动,每天以64开大小的版面刊登评报表,请读者评论当天的报纸。截至2月底,编辑部共收到六千多名读者寄来的评报表十万五千四百余张,评报信五千余封。参加评报活动的读者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月,我们湖南日报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请您评报”活动,每天以64开大小的版面刊登评报表,请读者评论当天的报纸。截至2月底,编辑部共收到六千多名读者寄来的评报表十万五千四百余张,评报信五千余封。参加评报活动的读者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本报创刊三十七年来所没有过的。据统计,湖南全省十五个地区、自治州、省辖市和九十八个县、市有不少读者参加了这一活动:全国有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读者也参加了这一活动。从评报读者的年龄构成看:青年占49%,中年占37%,老年占8%,少年占6%。从评报读者的职业构成看:工人占16%,农民占  相似文献   

19.
张菁 《出版视野》2009,(1):14-14
“‘呼’就是唤醒,让潜在市场变为显在市场:‘应’就是要响应.满足显在市场的需求。”——这是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杨恩芳局长去年12月3日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科学发展报告会上.对“呼应”一词的诠释。这一创新性地解释让听会者耳目一新。整个长达2个多小时无休息的报告会上.基本上没有走动、没有杂音,大家都被杨局长新颖、生动、诙谐、深刻又满怀激情的报告所吸引.如同在聆听一曲美妙的音乐.欣赏一件精致的珍品.让人陶醉!  相似文献   

20.
评报评什么     
评报,是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不管是用评还是月评,都是对采编人员一段时间内业务情况的综合考评。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评报,要评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