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人性论研究大多局限于抽象的善恶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理论学科,以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旨,它的人学理论以人的劳动为切入点,以人的社会性为结论。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性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比较分析,将有助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全面看待中国传统人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知性人:高等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性假设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学科的发展取向。对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长期以来总是陷于“逻辑起点”的误区,而较少涉及更为根本的人性假设与学科观念问题。历史上,赫尔巴特曾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教育学的人性假设,最终使得教育学成为了一门关注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次等学科。高等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对于学科转型至关重要。如果同样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人性假设,高等教育学最终仍然难以避免地会成为高等学校的“教学之学”;如果考虑到大学里高深知识的特殊性,以知性人作为本学科的人性假设,高等教育学便有可能转型为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在大学里进行高深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是西方心理学对待人性问题的两种对立态度和取向。由于人性化的心理学与人文主义有关,因而成为非主流的心理学;去人性化的心理学则与科学主义相联系,因而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西方心理学科学化的进程使该学科陷入了一种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如果心理学是科学的,那它必须是去人性化的;如果心理学是人性化的,那它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对此,本文认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心理学都应始终坚持“理解并把握人性”这一初衷,无论从哪个层面解释人性,都应坚持研究真实的人和人类真正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现实政治需要为目的和工作宗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但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则需要经过论证,建立起它的学科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学科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局限于工作层面,很难升华为一门科学。这个学科的理论支撑或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雷骥博士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就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对如何从人性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进化心理学之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用适应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认为适应是生命之本性,进化的心理机制是人性的基础。我们在阐述进化心理学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的同时,亦就在人性的基础上研究个体差异。这里还讨论了:从进化的观点看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进化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解释以及进化心理学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人性观的批判的基础上,探讨了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它对永恒不变的人性进行了讨伐,包括人的中心性、绝对性、自然性及为多数人所认可的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性善论。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最根本的研究就是人的研究。”史蒂芬森在《人性七论》一书中如实指出。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学科,具备很强的人文性质,其包含的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体的真实需要。作为教学环节中起至关重要的评价更应如此,因为只有活在温暖中的人,才能真正创造出成功而巨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以决定论为自己的哲学前提之一,但在坚持怎样的决定论的问题上各个学派表现出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心理学哲学基础混乱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心理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心理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家的成就动机等。  相似文献   

12.
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从类哲学的角度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有上升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对人性的认识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心理学的统一应该以类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为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人的类本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声》以一只名叫"布克"的狗为叙述主体,这个叙述主体的特殊性尤其值得关注。在"布克"身上交织着三种属性,即狼性(元主体性)——狗(过渡属性)——人(精神主体性)。"布克"最后回归了原始的狼性,带着对自由的渴望在荒野上自由的奔跑,与此同时,杰克.伦敦也表达了他对阶级、自然、人性以及自由的种种特殊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身体从后现代观念来看,并非一直属于与心理二元对立的、被排除在心理之外的一个"不在场"的教学存在。身体具有接物联天、悟真启智、孕情育意、率性臻美诸特质,从而决定了"身体—教学"关系的整体的、建构的、道德的和艺术的特性。就整体的特性而言,身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世界的母体,是教学行动的依据;就建构的特性而言,践行先于接受,反思先于记忆,阅读先于运用;就道德的特性而言,情感先于认知,表意先于结构,包容先于控制;就艺术的特性而言,率性先于规范,释放先于灌输,游戏先于逻辑。因而,教学世界蕴藏于身体之中。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心理学分裂与统一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心理学的危机在于没有确立与人的特性相适应的研究范式。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已呈现出主客二分和主客同一两种研究范式,相应的有外观心理学和内观心理学两种心理学,心理学危机的摆脱在于构筑一种建基于完善人性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7.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理论对心理的起源和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进化心理学既反对心理起源的内源决定论,又反对心理起源的外源决定论,认为心理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心理学把“过去”看作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把适应和压力看作心理进化的动力,认为心理机制是由“模块”构成的,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行为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虽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因此,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就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还应当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心理学的危机源自心理学以研究“物”的方式--心理学的二歧视野研究人。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对呼唤心理学确立“人”的研究方式--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心理学中业已出现的各种整合尝试均未建基于对人的本质的完整把握上。唯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看待人的本质,心理学的整合野才能真正得到确立。亦只有以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去观照人,未来才会有能够展现人的全面本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