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而产生,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涉及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其中以语汇的演变最为活跃,因为语汇反映了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生活的认识.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很有趣的,不要说古人说的话有一些我们已经很难弄懂,假使十几年前听见有人说:“干部下海了.”谁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细 细推想下去,几十年以后,人们是否还能懂得“下海”的意思,也大可怀疑.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有20 多个词汇称呼雪,而表示一日3餐却只有1个词:菲律宾有一个不久前发现的原始部落,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关于战争、仇恨和武器方面的任何词汇,因为他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同样古代的语言学家也不会弄懂“卡拉OK”这个词的含义.这些都证明了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消亡,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动的时候,语言的变化更会明显.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社会的深刻变化,表现在语言上,这就是出现了许多的时髦词语.这些时髦词语具有不同的感性色彩.反映了我们这个急骤变化的社会;了解这些时髦词语,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这些时髦词语  相似文献   

2.
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尾,并能表示词的体词性质。在传媒的积极影响下,“门”呈现词缀化的一面,仍保留作词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为一个类词缀。  相似文献   

3.
在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汉语教师不能就词讲词,而应该从词的语义对应关系、同义词的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委婉语与粗俗语词的使用场合等方面进行讲解与辨析,以避免民族学生词语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诗无达诂。”这是因为诗词语言大都精炼概括,意象也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内蕴,加之其它因素,诸如时代的限制、诗(词)人的个人经历和风格等,使得诗词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以及全篇的主旨往往显得比较含蓄,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这样,如何准确理解诗词中词句的内涵,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主旨,就成为旧体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以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为例,谈谈对旧体词的含蓄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是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马克思曾评价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①特别是对价值理论的探索对以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斯密在研究价值理论时,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于他物品的购买力,前者叫使用价值,后者可叫交换价值。”②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明确分开来,这比以前的经济学家都…  相似文献   

6.
"土豪"这一旧词再度复出,成为2013年下半年极为流行的网络词语。从"土豪"一词的本义及引申义、语义、感情色彩、语言规范四方面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词语。辞格在新词语中的表现形式有运用比喻、借代、仿词等 ,修辞效果体现在语法、语用、语义等层面。  相似文献   

8.
“无标点语句”是指一连串句子而中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表示停顿的一种行文格式。它的出现有其社会背景和自身的价值,应把它纳入修辞格,定名为“急语格”。它具有渲泄愤激感情,表现人物尴尬处境和矛盾心情,勾画人物内心活动,加强语势使语义凝聚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了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不同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颜色词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探讨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必要性。再从历史渊源,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各个颜色词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避免对颜色词误解和误译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汉语拟态词的分类、词形构成、语法功能以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得到了以下结论:(1)分类:四字熟语、ABB型、AABB型、ABAB型、A里AB型和AA型六类。(2)词形构成:双音节、3音节和4音节词。(3)语法功能: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4)感情色彩:"A里AB型"一般表示轻视、憎恶的主观感情。其他类型的词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时,表示强调或者程度大的意思。但当充当定语和谓语时,它已经失去了可爱和亲切的意思,也不能表示程度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迁、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颜色词语表现着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2.
江宁 《阅读》2011,(9):42-43
颜色词语是一条贯穿语言王国的彩虹。而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小红 《阅读》2023,(67):60-61
<正>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版块:汉语拼音、生字、词语、句子句式、修辞、古诗、常识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语文小知识也是非常有趣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修辞。巧妙比喻“百兽之王”老虎可是威武勇猛的代表。请你根据“虎”的比喻义,将下列成语填到括号里。  相似文献   

14.
一、缩略词语的定义关于缩略词语的定义,目前至少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缩略词语是“普通话中由固定说法经过压缩和简略而形成的词语”①,这种意见对缩略词语的原式给予了限制,即原式必须是固定语。第二种意见认为,缩略词语是“从已相对稳固了的较复杂的词和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分(词素或词)形成简短的词或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的一种词汇现象②。这种意见不仅对缩略词语的原式予以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原式不仅是一般的固定语,而且是“音节复杂、结构复杂、构成成分较多”的固定语,并且还对缩略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非常丰富,特别是一些表颜色的习惯用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引申及内涵,因为颜色词的引申、内涵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本文就英语中表示颜色的常用习惯词语的引申意义做一些对比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词的附加意义是词的内容之一。社会交际需要人们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意义表达思想感情,所以词的附加意义从运用语言交际方面来说,能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的交际,有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另外,运用词的附加意义,也是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但是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礼貌、幽默以及修辞效果等。戏剧作品中的对话为了特殊的会话含义,为了营造艺术效果,往往是要违反“合作原则”的。老舍的《茶馆》就充满了这种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不但没有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反而增加了对话的深义,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背景,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中,常常能碰到“损人害己”、“水涨船翻”、“知难而退”这类新颖、含蓄的词语。从修辞学角度讲,这是用仿词手法造出来的新词语。“损人害己”是“损人利己”的派生形式,仿照“利己”临时造出一个“害己”,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是对义关系。“水涨船翻”是“水涨船高”的派生形式,仿照“船高”临时造出一个“船翻”,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也是对义关系。“知难而退”是“知难而进”的派生形式,仿照“而进”临时选用一个“而退”,换用的词与原有的词之间还是对义关系。这就是民间词源现像。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民间词源现像,导致了词语内部结构和意义的演变和发展。其演变的结果是汉语语汇越加丰富、发达,词义越加精细、微妙。其演变的机制是语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像认识的深化。这就必然影响到人们的语言意识。人们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人们就必然要用精当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临猗方言的程度副词十分丰富,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独特而又有趣的程度词。本文根据程度的深浅、感情色彩的不同将这些词语分类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表格形式展现了一些表程度的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20.
阅读经史子集中的文章,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词语:“崩”、“薨”(hong)、“不禄”、“没”、“升遐”、“捐馆”、“殒”(yun)、“大辟”(bi)、“磔”(zhe)、“殣”、“汤镬”……诸如此类古人用以表示“死亡”的词语,连同与之有关的确凿的事实,生动地描绘出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黑暗而阴森的历史画面:不可逾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家庭内部带有血腥味的政治斗争;哀鸿遍野的凄凉及其必然由新的进步的社会形态所替代的趋势。 先谈“崩”、“薨”、“卒”、“不禄”和“死”。这五个词都是“死”的代称。《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