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舆论监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舆论监督”这个词使用频率高了起来。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朱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座谈,给了他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新闻工作者是个巨大鼓舞。而后,“舆论监督”这个词组在报刊上、在电视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了起来。笔者也想趁这个热乎劲,将“舆论监督”一词考证一番,将它的来历弄弄清楚。说起“舆论”和“舆论监督”,不能不追溯到梁启超。因为在梁启超之前,尚无“舆论”一词的组合。在中国古汉语里,舆的本意是车厢,因即指车。《老子》:“虽有车舆,无所乘之。…  相似文献   

2.
王朝阳 《新闻世界》2013,(8):338-339
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对现今的新闻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梁启超的舆论思想为基点,以微博为例,探讨梁启超的舆论思想在微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4.
当前,“舆论监督”一词具有党政公文用语、法律用语、学术概念等分别。另外,舆论监督一词与“媒介监督”、“传媒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概念相互混杂交叉。既存在同—概念“舆论监督”的不同内涵,又存在足以混淆视听的相似概念“媒介监督”、“传媒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概念的歧义和混杂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和严谨,带来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交流障碍,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曝光”刍议苏理立“曝光”是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曝光”,或者说是问题报道、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在新闻传媒中,是不可或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在弘扬先进思想、宣传先进典型、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同时,需要利用这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走麦城” ,在新闻传播中并不鲜见 ,出现这样的现象 ,无疑会给承担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包括记者、编辑)的形象蒙上阴影 ,更会给舆论监督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舆论监督如何避免“走麦城”?我们认为关键一着在于“把关”。“把关”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 ,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环节 ,其基本内涵为 ,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而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实施舆论监督 ,既是新闻传媒的一项传播活动 ,又是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与神圣使命。从…  相似文献   

7.
从“三贴近”看舆论监督的内容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各种有关公共利益的事,乃至社会思想和风尚等,都属舆论监督的客体,与之有关的一切违法违纪及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切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都在监督之列。然而,在实践中,并非  相似文献   

8.
余玉  吴琴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1):91-107+128
近代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在早期国人译报实践中萌芽,在国人自办报刊中历经“耳目”与“喉舌”之间的“统一——偏移——强化——统一”的循环过程,从而在近代报刊实践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嬗变轨迹。具体而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孕育于早期国人报刊实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辩证地提出报刊“耳目喉舌”论并逐渐向“喉舌”功能偏移,清末革命派报刊不断强化“喉舌”而轻“耳目”功能,民初随着新闻业从“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向,报刊“耳目”功能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渐向“耳目喉舌”功能回归。在报刊实践语境中辩证考察近代报刊“耳目”与“喉舌”功能的关系,探寻其独特演进轨迹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畸轻畸重的现实表征,对当下新闻业有效发挥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加快,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问题,也日益引起新闻界及关心新闻立法的人们关注。一、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我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向来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念,为堵塞社会舆论监督“之口”,采取“愚民”政策,如焚书坑儒等。1896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梁启超先生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提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向导国民。这是我国近代新闻舆论监督思想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山西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备受全国关注,成为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道风景”,诸多新闻单位去考察学习,许多学者去探讨研究,被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原任长治市委书记的吕日周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吕日周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也难有“长治日报现象”的出现。如今,吕日周同志已调离长治数年,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还能继续下去吗?本文所述的就是长治日报社坚持“瞭望哨”不撤,“啄木鸟”不走,紧紧抓住新任市委书记张兵生继续重视舆论监督的大好机遇,将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规范化,并为此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誓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其做法具体、经验丰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新世纪党报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党报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时候,要高度重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党报舆论监督水平。加强党报舆论监督,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和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的党报,就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  相似文献   

12.
朱紫缘 《大观周刊》2013,(11):142-142
网络媒体作为新时代下新的舆论监督形式,凭借独特的传播优势,其舆论监督功能迅速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存在“泛政治化”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本文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舆论监督“泛政治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今后的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股推力”与“三重阻力”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在《新闻界》2007年第2期撰文,对当前我国舆论监督在“三股推力”和“三重阻力”下的生存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途径。文章认为,“政府”、“群众”和“媒体”在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搞舆论监督不能不考虑到“度”的问题。“度”有态度、力度、密度、速度与准确度之分。 首先是态度问题。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要本着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注意社会影响与效果,力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党政部门对批评报道要“开、好、管”.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支持舆论监督,并学会运用舆论监督指导和推动工作。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检查、推动工作,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纪检、监察等部门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取得广大干部和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强化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好舆论监督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的职责,是增强报纸的权威性、指导性及战斗力、号召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对生活中存在的不正确的、阴暗的、消极的、甚至是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批评和揭露,督促其改正,以达到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目的。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因此,一定要采取慎重、冷静、理智的态度,万万不能以个人感情用事。这是舆论监督的一个大的“度”,一个大的框框。除此之外,在具体组织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还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采取回避或者抵制的态度消极对待舆论监督,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一些媒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监督对象”、“监督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机体的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社会蓬勃发展、变革图新的时代表征。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能够制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的新闻报道强调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曾提到报刊的首要职责是监督。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吸收了其舆论监督思想。舆论监督首次见于党的正式文件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在此之前,毛泽东对舆论监督有着相同本质的批评性报道也作过评述:“报纸上的批判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段愿 《档案学研究》2024,(1):134-14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近代方志学理论的开拓者,并且在档案学方面也颇有独到的见地。但与梁氏史学思想的研究相比较,人们对其方志学和档案学思想的研究却显单薄。档案、志书同源别流,有很深的渊源。作为“方志学”概念的提出者,梁启超对方志尤其是县志之研究颇深,受他关注或得其好评的县志有100多种。分析这些志书,可发现它们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而这些特色和价值与梁启超的方志学思想颇为契合。梁启超所誉“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的那一大批县志,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些价值和特征,也折射出梁启超独到的史志观和档案学思想。而正因为志书和档案具有同源共生关系,因而分析梁启超的方志观对档案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其独特的地位。他在清末民初不但拥有大量的读者,而且他所创造的一种报章文体——“新文体”,在五四运动之前风靡一时,影响很大。康有为、梁启超是变法运动的启蒙者与领导者。梁启超的“新文体”是适应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