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2.
刘红霞 《新闻窗》2010,(2):70-71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3.
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核心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起研究者关注以来,其研究经历了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其研究具有三个特点:1.深入思考编辑客体的构成因素及其特征;2.从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中动态探讨其属性,并以此为起点对编辑客体予以界定;3.对编辑客体进行哲学层面的抽象思考。这些研究对编辑学理论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其研究状态与编辑客体在编辑学中的地位不相称,有待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1.编辑作品的定义与保护的内容通常把已存在的单个作品或某些单一的事实、数据等以独特的方法收录在一起的作品,就叫编辑作品。并把编者看成是编辑作品的作者。例如我们所见到的一些辞典、杂志、报纸、锦言集、名  相似文献   

5.
在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实现的。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对编辑客体的信息的选择、存储、加工改造的过程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是为实现编辑主体的行为目的而自觉、自主地进行的。这一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编辑劳动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所谓编辑主体的自我信息,是相对于编辑客体信息--作品而言的[1],是编辑主体根据编辑规范或规则,或编辑思想意图而设置的,或一定的编辑思想理念和编辑艺术方法作用于编辑客体而表现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视阈中的编辑主体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编辑活动中往往只是注重编辑主体的作用和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有意无意淡化甚至忽视作者和读者在编辑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只是作为和著作物同等的"直接作用的对象"客体而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和读者主体性地位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编辑升华作品艺术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作品的价值不外乎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作为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审视,增强作品的审美含量,是发挥编辑作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一件作品无论作者在表达形式方面做得多么完美,那也只能说是一种狭隘的完美,一种作者自认为的完美.在作品完成为社会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传播的时候,这种完美就不一定是社会所能接受的完美形式,还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使之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10.
编辑作品概念重构●叶向荣【长沙】在研究编辑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编辑作品概念,我发现我国《著作权法》的编辑概念和相应的编辑作品概念,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缺陷,应当纠正。我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而形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著作活动,及从事这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就编辑学的特点和框架问题进行探索。编辑学的特点同其它学科相比,编辑学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编辑学的研究客体,不能局限于物,而应扩展及人,并且双方在编辑学的研究客体中应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它学科则不然。它们的研究客体,往往以物为限,或以物为主,兼及于人。作为编辑学研究客体的物,是指著作物,包括文字作品、口头作品、艺术作品、图表、视听资料等。作为编辑学研究客体的人,是指作者、编辑和读者。不管编辑学的体系今后如何建立,在这一点上是意见一致的,这就是编辑学的研究视野之所及,不应该只是产品(著作物)及其  相似文献   

12.
周国清 《编辑之友》2012,(2):100-103
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中与编辑主体相对的一切客观事物,即编辑主体可能的或现实的作用物,属于精神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范围,而且以精神客体为主;编辑客体始终与编辑主体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编辑主体须适应编辑客体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这样就把编辑客体的范围扩大了、层次提升了,有利于以开阔的视野从广泛与深入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编辑活动及其规律,拓展编辑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一)这几年,不少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者从系统论和选择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活动规律,提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环境构成编辑活动大系统。在这个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这个中介实现的。通过文化选择,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了从而也实现了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统一,达到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必然性,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自觉选择。若不如此,编辑主体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选择学理论还告诉我们,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自觉、自主态势;选择什么,由编辑主体根据客观需要而决定。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进行的。编辑主体对客观环境分析和利用得准确与充分,选择就顺利。显然,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通过"东风工程"等项目对新疆出版业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出版社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翻译作品的编校不同于原创作品的编校工作,编辑在把握文字编辑加工的同时还要把握翻译的准确度。笔者结合这几年的编辑工作实际,谈谈在编辑翻译作品的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把好政治关是首要责任翻译作品的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也许很多编辑认为,翻译作品的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文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文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翻译作品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认真做好。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浅谈编辑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直接作用的客体是稿件,间接作用的客体是作者.要了解稿件和作者,编辑就应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6.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2):26-28
"媒介间性"特征是从整体视野对编辑活动客体对象关系的抽象概括。它是指不同的编辑客体——媒介,在共时和历时的编辑实践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共存互补性、交互作用性和转换生成性。这一特征不仅是贯通编辑活动历史的编辑客体作用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整体特征之一。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特征,对于做好当下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如何用好作品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修改权的性质与编辑职责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而著作权就包括作品的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因此,从法理上来说,作为不同于作者的主体,编辑并没有对作品进行修改的权利. 但在现实中,所有图书都是经过编辑加工即修改后才出版的.编辑具有从政治、思想、科学甚至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审查的职责,一旦发现作品中的问题,编辑就有责任指出来,提出修改方案.这样,版权保护与编辑加工活动之间就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主体     
在编辑学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只是把编辑过程作为编辑学的对象,忽略了对编辑本身,以及编辑作用于编辑过程产生的实践形式的研究。这对构筑编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不利的。实际上,编辑过程在编辑学中作为认识的客体,编辑作为认识的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践形式,这三方面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关于三者各在编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另文讨论。这里,主要是想探讨一下编辑主体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两极:策划审理的实施者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可称之为“编辑主体”;策划审理活动的承受者是编辑活动的客体,可称之为“编辑客体”。编辑主体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编辑技能、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活动自从从编著合一的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社会分工中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以后,就一直保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独特的社会作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这种活动。编辑主体就是从事编辑活动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当他从事编辑活动时,才是编辑主体。因此,…  相似文献   

20.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