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社会及公众对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招考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议论,诸如"缓解就业"论、"收益"论、"差生"论、"换汤不换药"论、"招考模式雷同"论等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以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生培养个案为例,阐明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的种种做法,并力图在实践中纠正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从而以自身实际行动回答社会及公众对专业硕士培养中提出的种种质疑。  相似文献   

2.
正任晓锋,湖南教育报刊社社长。曾荣获"新中国60年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首届湖南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湖南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新闻研究分会副主任、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专业外聘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如何推动出版教育紧跟行业发展成为产学研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2013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蔡翔教授应邀做客北京电视台《人才·焦点对话》节目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呼吁出版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该电视节目引发的话题,中国传媒大学两位2011级研究生(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汪曙华、出版专业硕士生张!)与导师蔡翔教授就当前的行业发展形势及出版人才培养与成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畅谈。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已是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策划能力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行业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与特色,课程设置与分配等不同层面,探索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5):F0002-F0002
姚乐野,男,1964年1月生,博士,教授,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情报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正1986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招收了国内第一批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目前,专业已成长为河南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高教新闻传播学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单位。专业现有学科成员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成员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另聘请业界兼职导师14人。拥有编辑出版学和出版硕士两个硕士学位点,编辑出版学和新媒体编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近200人。专业重视学术交流,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联系紧密,与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英国龙比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以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邱沛篁教授等主编的《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于今年8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省域内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新闻传播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四川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成绩,具有学术史、教育史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1年8月,国家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宣布在我国正式建立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准入制的确立,也标志着出版行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由评审制改为考试制。在新一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即将开始之际,我刊请到了在去年考试中的几位佼佼者,把他们的备考经验和考试体会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19)
<正>本报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主编的《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集》一书,近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邱沛篁教授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任四川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至今仍然活跃在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领域。这部图片集包括"感恩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技术的快速升级让数字出版在短时间内发展至智慧出版阶段,智慧出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出版流程各个环节工作效率,助推出版业转型升级。专业出版作为体现出版业信息功能的重要领域,也应该与当前出版业整体发展环境相适应,积极发展智慧出版模式。【方法】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状况和国内出版行业的现有经验,专业出版可以从协调社会环境、引导行业变革、再造出版流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智慧出版在专业出版领域的应用。【结果】在宏观方面需要获取政府重视和技术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行业层面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来做出版工作,积极培养新型智慧出版人才,加强对作者和出版商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具体的出版实践中,要全面发挥智慧出版的作用,通过人机协同再造出版流程,提高出版工作效率和出版产品质量。【结论】智慧出版领域想要在专业出版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需要在多方面发力,才能实现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一年一度的实习研讨会日前召开,来自上海市印刷出版行业的60多家企业代表与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的教师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的培养机制下如何将学校的专业伦理教学与实习单位的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提升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由传统出版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大型出版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人民卫生出版社多年来高度重视数字出版工作,依托公司在卫生出版领域的品牌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学术、教育、大众三大出版并举,全面拓展数字业务,历经传统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起步,数字出版全面升级三个阶段,围绕解决好数字出版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目标定位、资金投入、版权保护等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催生新行业,新行业与商业融合,催生新的商业时代。新商业时代,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而在"变化"面前,内容建设仍是出版的根本,提升内容质量,突出内容创新,是出版工作"不变"的原则。近几年,虽然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风"还在吹,但"风向"却在不断变化。在"变"与"不变"当中,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专家顾问团队以应对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这种增长势头良好而又迅速变化的专业,以强化我社在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06,(5):26-26
汇辑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沛篁教授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部分论著的《邱沛簋自选集——新闻与教育》一书,近日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11,(6):127
白润生,又名白凯文。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专家。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新闻学学科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翻译专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特邀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究会顾问等。由白润生为第一作者出版的教材、专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使数字出版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定位文科专业,当下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数据的学习与锻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大数据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进而探索了对应的培养策略与培养路径,为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训练和培养出版人才,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出版教育应突破关门办学的局限,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来培养业界所需要的"卓越出版人才"。为此,要精心培育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共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采用"学工交替"的培养模式,形成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格局,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和条件培养造就优秀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8.
出版学科共建作为推动出版学科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出版人才协同培养提供了有利契机。然而,由于“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引导协同的政策制度缺位,出版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存在协同主体缺乏战略意识、各方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的现实困境。文章聚焦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协同培养问题,分析学科共建给出版人才协同培养带来的影响,从战略、资源、机制层面提出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协同培养路径:一是树立协同培养理念,培养面向时代、理论、行业之需的出版人才;二是整合各方资源,为建强出版业高质量人才队伍提供保障;三是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推动协同主体深度参与出版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版产业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出版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出版人才,既要求其掌握传统出版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求其具有较好的数字出版技能,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复合型创新出版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同于传统出版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应根据社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既具有编辑出版能力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团队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复合型创新出版人才的分级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1986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招收了国内第一批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目前,专业已成长为河南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高教新闻传播学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单位,建有河南省级双语示范课程《出版文化经典导读》。专业现有学科成员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成员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另聘请业界兼职导师14人。拥有编辑出版学硕士学位点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编辑出版学和新媒体编辑两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