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跨界、融合与创新带来了社会秩序的重构与话语权力的重组,可以说是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一次"狂欢式"革命。但以"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为例的诸多网络乱象表明,面对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形式,我国网民从技术上和心理上都尚未做好准备。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挑战着民众既成的媒介使用能力与习惯,而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显然没有跟上该平台影响力与传播力前进的脚步。为了促进网络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维护现实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谢卓 《新闻前哨》2022,(12):14-15
2022年2月末,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国内部分网友拿此次冲突作梗的行为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搬运到外网,造成对我国外交形象的损害和国外网民反弹等不良社会危机。与此同时,与该事件相关话题讨论阅读量破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共识。此类拿冲突作梗的行为暴露出互联网时代下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更加考验网民的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的表达素养。国际舆论场纷扰不断,如何填补网民缺失的媒介素养、建立媒介素养的规范体系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议题。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21日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初,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转载报道和微博网友的谴责,让事件中的医患矛盾与医生职业责任缺失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和报道,真相逐渐明朗,网络话语更多趋于理性。本文就此次事件发展中的官方微博、传统媒体和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柳 《新闻世界》2011,(7):263-264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下,人们必须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其来提升自己。由于"网络打手"误导舆论现象的存在,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面对诸多网络"大V"、舆论领袖的言论,V粉丝们如何能够快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合理运用媒体提高自我,服务社会呢?本文试从理性选择、加强质疑、全面理解、把握底线四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6.
魏则西事件是2016年5月份的焦点事件,该事件一方面反映了新兴技术公司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尤其是网络空间的公共性考量已迫在眉睫,但从魏则西本身角度考察,则存在网络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若魏则西能质疑百度和主任医师李某所提供的信息、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或许能走的不那么仓促.“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出现窄化危机,若不及时提高网络素养,魏则西的悲剧将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后,照片的真实性随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从而引发一场“虎照之争”。众多媒体都浓墨重彩地对其进行了报道。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媒介素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晶晶 《新闻世界》2011,(6):270-271
媒介素养的发展与媒介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从媒介史的角度,追溯媒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混合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和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9.
王筱孛 《今传媒》2012,(1):87-88
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飞速发展,给受众对其的使用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技术手段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特殊而复杂的新媒体迫切需要受众尽快培育自己的媒介素养,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陈燕 《新闻世界》2012,(8):192-194
微博已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以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和复杂性,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武汉市5所高校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参与情况、媒介认知理解能力、媒介评估批判能力四个方面,调查和探讨了武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1年底,全国微博用户数量已逾三亿,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微博的正确使用是人民之福祉,微博的误用将极大威胁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不仅有利于公民自我成长,还影响对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因此规避其潜在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小丽 《新闻世界》2013,(5):183-184
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介批评多集中于学界和业界,普通受众的参与可谓寥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囿于学者书斋里的"高雅"理论。微博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英国小学媒介素养的特色,比较中英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对于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妍 《今传媒》2011,(4):101-102
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使用为出发点,探讨在新媒体变革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媒介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凡菲  郭翠翠 《记者摇篮》2007,(12):62-63
近年来,体育新闻的超级"娱乐化",《南方体育》、《球报》的纷纷倒掉,使我们不得不为体育媒体、体育记者担心,他们到底是在为体育喝彩还是在毁灭体育新闻,  相似文献   

18.
张力丹 《新闻世界》2012,(9):126-127
2012年3月26日,舒淇一夜之间删掉了新浪微博1000多条微博,取消了所有关注,仅剩下光秃秃的1000多万粉丝,以此表示对"微博暴力"的愤怒与抵抗,一时掀起了一阵娱乐圈的"退博潮",也将"网络暴力"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网络暴力通过微博的传播,传播力与影响力产生了N次方的扩大。为此,名人不仅需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避免微博的"井喷式"暴力,也需要发挥"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创造理性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采访难”是困扰记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公职人员对采访的拒斥态度是原因之一。它反映了部分政府公职人员媒介素养的缺失。这种缺失不利于构建政府和媒体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对双方的工作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政府公职人员应自觉加强媒介素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引导舆论,澄清是非,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环境下,手机成为人们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随着手机而来的不仅仅是"福"还有"祸"。如何追本溯源,抓住最重要的"恶源",实现手机的引"福"趋"祸"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当下学界关于手机媒介素养的各方研究,围绕媒介素养的定义,指出手机具有联络功能、助力政务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福",有淡漠人际关系、挑战信息真实性、信息过剩生产等方面的"祸"。提出,手机的"福祸"表现原因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人的媒介素养。并以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维度,着眼受众的心理因素与媒介环境,从媒介素养教育、强化法律约束、引导自媒体的道德自律等方面提升受众媒介素养,以期趋利避害,使手机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