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邬江  谷泉 《网络传播》2006,(9):15-17
数个月以前,凭借着制作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业余DV玩家胡戈名声大振,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最近,胡戈又拍摄制作了一部网络短片——《鸟笼山剿匪记》。此片具有完整影视剧情节,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立即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对于该片网友褒贬不一,而其中最大质疑就是:这部短片传播信息是否通过了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  相似文献   

2.
《变形金刚2》作为一部今年暑假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赢得了广大国内观众的追捧,然而该片背后隐含着美军对自身的种种公关宣传。本文从该片的情节、画面、场景等内容出发,以传播学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个视角为依据,结合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知识,尝试分析影片中美国军方所采用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杜佩 《视听》2016,(6):91-92
《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对准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农村的生活变迁、农民的物质生活困乏和精神追求无法保障等问题的思考。在传播的过程中,该片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表征着当下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传播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特殊传播手段,左右着受众的视听、激发着受众的情感,在社会、经济与 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分析,认为网络传播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思想是不谋而合 的,并阐述了网络传播所具有的先天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肖飞 《东南传播》2016,(12):42-45
本文通过对网络热词的传播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舆情进行分析,研究网络热词在传播与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并由此探查围绕热词所反映的社会舆情生态结构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传播“巨”影响——网络微传播特点及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芙蓉 《今传媒》2012,(1):89-91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俞超 《当代传播》2011,(1):35-36,39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以及其具有多元化、集合性信息合力的议程设置.由网络技术衍伸的传播文化进而导致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使社会文化在多...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体育具有开放性强、包容性强、共享性强、信息传播接受门槛低等优势,为社会居民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同时,又可以从内容、价值观等层面,提升网络体育所传播的相关信息.本文着眼于网络体育传播及全民健身,首先分析网络体育传播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其次进一步探究网络体育传播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基督宗教为研究对象,透视修辞化生成的网络语境、文本、形式对宗教网络传播的影响,寻找基督宗教网络化所隐含的理论和社会实践因子。基督宗教网络化传播中的修辞策略体现出网络对宗教、社会和个人的模塑作用。网络亦有助教会大规模地弘扬信仰;借助宗教的道德指导,网络也能克服其自身的无序状态的弊端,使网络传播得到更好的公共运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风靡社会各领域,与主流媒体共同进行新闻资源的发掘,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传媒权义的模糊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呈上升趋势,这些不争的事实引发众多有识之士的忧虑。《网络信息的传播法理》正是为将网络传播纳入法治时代的正确轨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付春苗 《今传媒》2012,(10):74-75
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以百位平均90高龄的耄耋老人深情口述为线,真实再现了难忘的延安岁月,生动反映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传播理念和创作特点上对该片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普及的社会,网络几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主菜,因而,网络传播已逐渐适应整个信息领域。人们无可厚非地离不开网络带给他们快捷直接、立体、形象而生动的信息资源。但是,正因为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及广泛性,有些人利用网络这个几近万能的信息传播工具制造网络犯罪行为。本文就现今社会常发生的网络事件所涉及的刑事法律,比如网络犯罪的种类、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的实体、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与打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媒介的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变得广泛而迅猛,尤其是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网络热词是与社会中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同时产生,它往往以曲线性的表达方式反映这些事件,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网民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从网络热词的流行,分析网络热词流行的形式、流行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现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使网络热词更为积极地为网民和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潜伏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潜 伏的危机。本文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 的到来,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所遭遇的首要问题将是不同形态文化碰撞而引发 的文化冲突。由于Internet给文化传播带来极大的快捷与便利,在一方面大大促进 不同形态文化交流的同时,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文化传播的霸权性、颠覆性和所产 生的新的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出现的工具理性无限膨胀与价 值失落和终极关怀的匮乏,使网络文化传播潜伏着内在的危机。忽视这种危机,将 加深人类社会固有的矛盾,使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阻碍。因此,正视危机是解 决危机的前提条件,人类不应有了网络而束缚自己,而应通过网络创造人类社会更 加美好的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网络编辑的素质所决定。作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编辑的社会责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新闻窗》2011,(4):79-79
网络传播技术与新闻传播的结合形成了网络新闻传播,这种形式的新闻之所以能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与传统新闻传播不同的正面社会效应。1.能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舌尖上的中国》收获无数好评以来,美食纪录片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更为重要。《风味人间》更是原《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的又一力作。该纪录片不仅将观众所看重的美食、故事与地方三要素融为一体,更因其独具特色的拍摄视角和不同以往的表达方式,让该片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与好评。《舌尖上的中国》的独特在于其所带有的民族烙印,而《风味人间》则更具世界性,不仅仅将视野放在国内,更是着眼大洋彼岸,不同地域的美食都在该片中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本文,将该纪录片放到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该片如何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进行跨文化传播,希望给未来纪录片在跨文化领域中的传播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