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户籍制度逐渐放开,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在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长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结构也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流动人口性别结构渐渐趋于均衡,女性流动人口渐渐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但是在此过程中许多"流而不工"的现象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基于2014年云南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迁移模式中的流动女性就业机会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对女性就业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随迁子女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一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将降低20%左右。此外,女性流动人口个体特征以及流动特征也会对其就业产生影响,在流入地居住时间每增加一年,就业概率大致提高3.6%左右。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过程中的女性就业劣势可能随着人口流动长期化发展得到相应的补偿,长期流动对女性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和社会融合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家庭化程度与社会融合程度成正比。本文利用河南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家庭化程度、影响家庭化程度的因素、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动家庭的家庭结构类型比较单一,实际上就是单人家庭、核心家庭和一对夫妇户等三种形式。从家庭数量看,本质是家庭的占流动家庭的一半以上,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流动人口逐渐趋于家庭化和长期化的同时,流动人口以低层次的非正规就业为主,居住以租房为主,社会交往以原有亲朋网络为主,社会保障以原有保障为主,社会融合的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慈溪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及其学龄子女大量增加,对慈漠九年制义务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成了慈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慈溪市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创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吸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使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大,且迁居率高,因而流动人口的迁居问题值得特别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的数据,研究了流动人口的迁居水平、迁居原因、迁居空间模式、迁居意向及区位选择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通过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的实证调查可以看到:当前该地区流动人口主要呈现四个基本消费特点——二元性消费特征突出、周期性消费特点明显、消费层次差别悬殊大以及物质型消费占比较高。基于流动人口的消费特点采取相关的政策对于拉动该地区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有着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为政府未来制定促进流动人口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制度和政策、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决策依据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受益者——国家和受教育者本人承担,而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本非家庭责任家庭化,即国家与社会责任家庭化和个人责任家庭化的问题。从一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其产生的根源看,需要重新审视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本身的严密性、公正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建国以来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基本形式、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作了梗概式分析,概括出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最新的实证调查数据,对现阶段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基本诉求给出比较准确的展示,对今后10年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流动总量、流动方向、流动距离、流动有序化等做出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流动行为愈发流行并成为超大城市的新现象,然而老年人不断集聚于超大城市,也对超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养老服务与公共管理等带来巨大挑战。主要根据2018年上海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上海为例,深入挖掘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老年流动人口的多维特征,可以揭示流动老人集聚引发的新问题,提出老年流动人口治理与调控的应对策略,可以为其他超大城市乃至全国老年流动人口管理及应对老龄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从2010年起,上海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总体规模开始同步放缓增长,而老年流动人口的数量却呈上升趋势;流动老人呈“四低一高一近”特征,即低龄、低学历、性别比偏低、社保就地报销率低,且以非农户口为主、女性丧偶率较高、长三角就近流动为主,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且男性普遍高于女性,非农老人学历远高于农业老人。针对上海老年流动人口的新特征与新问题,应依据“流动的公共性”治理理念,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上海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多项公共管理与服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来流动人口是城市的重要建设者,而外来流动人口却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以广东省中山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excel数据分析方法,从九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入户意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入户意愿者对中山市的社会贡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形象对和谐互信的城市民族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针对现在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形象存在的"污名化"问题,可从媒体舆论与社区舆论的角度提出重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形象的策略,以此来真实再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真实形象,增进各民族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工作与生活的平台、空间,流动人口也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州作为我国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之一,流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数的近一半。对广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挖掘潜在的问题,可为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统筹城乡就业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的实证调查,总结归纳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统筹城乡就业问题上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五个层面,逐层递进地考察了大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受阻可能为大连市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考察所得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快大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这些进步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对北京建设的支持,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外来人口并没有从北京的飞跃发展中享受到较多益处,反而在许多方面成为被政策、公共福利所遗忘的人群。近年来,流动人口城市适应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旨在从农民工的立场出发,为他们发出声音,凸显他们的思虑,探讨他们面临的困境、需求和希望,为政策建议和社会认知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的激增对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浙江省绍兴县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制度创新,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管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服务内容的综合化,管理服务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服务形态的动态化,管理服务要素的丰富化。绍兴县的基本经验和若干制度创新不仅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而且能对整个基层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认识方法:具体工作的展开,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慈溪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培训需求从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教育教学中需要补充的知识、欠缺的专业能力、喜欢的培训方式、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对制订"十二五"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助人精神,注重赚钱手段的合道德性,环保意识强,看重才能、知识、成就等价值标志,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幸福观既有理想色彩又注重现实因素,这些都是上海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中的积极因素;而重人情,践行公德水平低,过于注重金钱而忽视德性、名誉和贡献等价值标志,是其道德素质中亟需提高的方面.具体到引导对策,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四个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加强行业自律和对流动人口的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健全竞争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济南、青岛、德州三地女性流动人口的实际调查,了解目前山东省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的基本情况,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山东省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政府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和落实力度,社会要建立女性流动人口救助的绿色通道,同时培养女性流动人口的权利意识、发展意识和创业意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年龄别流动率包括水平与模式两个方面。在说明数据基础、界定流量流动人口定义后,利用1990年以来4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考察流量流动人口与全部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描述我国人口年龄别流动率的历时变化与特点,得到的结果表明:(1)流量与全部流动人口的年龄别流动率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5—15岁学龄段的下凹槽形状和峰值年龄后的年龄别流动率下降拐点不同两个方面;(2)近二十年来,年龄别流动率的水平呈全年龄段普遍提高,模式呈峰值大幅提高(尖峰形)、峰值后拐点变化和参与流动的最高年龄推迟。以上结果说明,未来人口预测应以流量流动人口为参数基础;应以整体性视角和差异性视角理解与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应构建综合性、全年龄、全方位的流动人口政策体系,以系统的制度安排来全面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西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南宁,随之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南宁市针对本市的具体情况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政策条文,其中2004年出台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成为近几年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的政策指导。本文试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