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世润 《海外英语》2012,(5):199-200
简.斯迈利是当代美国著名女作家,素以深入刻画当代美国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见长,1991年斯迈利的代表作《一千英亩》问世后好评如潮,接连荣获199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小说描写了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泽布伦县一户农场由弱而兴再由盛而衰的故事,以女主人公吉妮的视角展开叙述,揭示了女性及土地在农业进步,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及灾害。该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浅析男权女权及自然之间的博弈,旨在给人以启发,不再重蹈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女性以至危害人类的覆辙,认识到三者间的制约和平衡,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同意流行的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看法,提出《红楼梦》的主题是女权问题。《红楼梦》揭示了男权制是造成妇女悲剧的根源。在男权婚姻制下,妇女只是产子续后的工具。宝黛是女权思想代表人物,其悲剧不在宝玉而在黛玉没有婚姻自主权利。妇女一旦沾染男权婚姻制便使自己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乔家大院》以男性话语诠释人物,是一部男权意识明显的电视剧,剧中男、女人物形象的塑造浸透了男性至上的意识,女性则被剥夺了自己的声音。剧作显示出编导自身男权主义中心文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以其独创性手法和民族特色,建构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女权意识范畴。它从女性性别认同意识入手,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权利要求,确立了相关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然而,在男权主义的条件下,女权意识的相对性及依附性,又使该范畴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女勇士》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传说加以重读和解构,以此来颠覆中国传统的男权中心话语。它反映了第一代华裔美国人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表现了被压抑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向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复仇。“女勇士”的形象体现着一种“复义性”或“复调性”,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本质上还是被赋予了某些男性特点的女性英雄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在许多方面所体现的实际上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晚清女权运动从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解放为目的提出女权要求,是晚清女权思想的主流。作为晚清女权运动喉舌的妇女报刊,其女权思想大致逃不出这一范围。但是,不同的妇女报刊,由于创办人和撰稿人的不同情况,在女权问题与民主解放的纠结中,呈现较大分歧和差异,显示了晚清女权思想的复杂性。以《女子世界》、《中国新女届杂志》和《天义报》为中心,便可以一窥晚清时期妇女报刊女权思想的三种倾向:激进民族主义、温和主义、女权本位的无政府主义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作为舶来的前沿思想,其固执而强劲的话语表达无疑是在增加自我的社会价值砝码,从而谋求话语权力的内在平衡。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伸越和行走受到了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制约,女性意识的驱动力更是男性的话语遮蔽和女性的失语焦虑。海男的《桃花劫》背离了女性的经验世界,因而它所展示出来的身体传奇和女权神话便显得分外虚妄,这个显在的女性主义文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委曲求全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8.
对梅娘小说《鱼》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的分析中发现:其小说在寻找爱、寻找男人的主题下隐藏着传统女性因袭下来的女性是男性附庸的“原罪意识”;这篇小说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下,将叙事时间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序列,在表面的斥责男权背后,则潜藏着对男权的深深依赖。  相似文献   

9.
石守梅  杨晓强 《海外英语》2014,(20):159-161
该文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探究小说中两个女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命运的抗争,从而论述在19世纪中叶时代背景下女性权利的崛起。《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一些小说,开始以一种西方现代性的知识谱系构架为参照来建构"民族国家".在这种建构与想象中,都市上海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为在上海,乃因其华洋杂居,租界强加给国人的不公平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意识;其次,上海提供了民族国家想象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媒体,使之成为中国民族国家形象与西方现代文明想象的联结点,成为知识分子进行"民族国家"想象的一个具体可感、可触可摸的最好范本;第三,上海是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中心,使民众有了参与国家政治的话语权,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建构与想象民族国家的基石.因此,现代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在上海发端,并经由上海辐射;上海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样板,为建构与想象中国民族国家提供了可借鉴之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站在女性立场上重读《人生》,试图通过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爱观和作者性别立体位置与他笔下人物的关系的研究,来剖析强大的男权文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沃特·惠特曼和艾米丽·狄金森分别在诗歌《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和《一只怀抱银线团的蜘蛛》中描写了蜘蛛的形象,然而由于二者的性别身份不同,所描绘的蜘蛛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个人特色.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比较两首诗歌中蜘蛛意象在男诗人惠特曼和女诗人狄金森的笔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及抗争,旨在说明在两位诗人的时代,女权意识在男权意识主导下显得无奈而单薄.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展示的男性立场,既是自由意志与诗性灵魂的张扬外显;又是男性中心主义及强权意识的执着内敛。花妖狐魅的招摇过市固然艳惊俗世,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父系纲常的委顺与归依。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是《聊斋志异》中始终无法完全消弭的一对矛盾,但这却使小说所塑造的“丑女”、“愚男”等一系列两性形象,独具一种深刻隽永的文化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试图通过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内容的诗篇做一重点分析,来解读<诗经>中男权话语,揭示出当时男权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17.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男权主导的社会,但是到了晚明和清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平等"的社会观念,这样就使男权意识被弱化。《聊斋志异》通过一些书生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男权意识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未来,并不仅仅是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现女性自身的超越.女性深受其害的男权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物权社会,这种社会贯彻着决定论和机械论,两性的自由发展都受到了限制,两性差异被绝对化,因而造成了人类的分裂.思想创造人,女性的思想决定了女性的行动,并最终决定了女性问题的解决.女性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一种女性的哲学,才能获得思想上的主权.唯有如此,女性才能够在历史与社会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作为他者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指出南非大陆的"男权主义"同"种族主义"是并存的,这也正是残害玛丽·特纳的幕后真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