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外阅读》2012,(23):68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逢苏联解体,工程中断。1995年,瓦良格号从俄海军编制退出,送交乌克兰。1999年,中国购买瓦良格号,于2003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交付大连造船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2012年9月25日,更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相似文献   

2.
八卦田     
《小学生时代》2012,(12):16-17
【事件】我国首艘航母命名为"辽宁"号据中国海军网报道,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此前大家一直热议的航母命名,终于有了答案。"辽宁"号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正式名称。据专家介绍,按照中国海军1978年颁布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巡洋舰以上的大型军舰是以省份来命名的。此次航母命名为"辽宁"号,显然与其改装所在地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荣伟 《课外阅读》2011,(21):46-48
上世纪40年代,国民党海军曾经制定过一份海军发展计划,其中包括修建中国人自己的护航航母。从这之后,中国人的航母梦就一直伴随着中国海疆防务的发展而时隐时现。2011年8月1日,中国用"瓦良格"号改装的航母平台终于正式出海试航。拥有航母,这个让中国人魂牵梦绕了70年的想法,这个让前前后后几代中国海军军人执着的夙愿即将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正校以德为基,人以德为本,德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重德政,讲师德,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美德银行"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独特的、创新性的评价载体,它以"储备每一枚金币,为美好人生奠基"为宗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德银行"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美德以对应的美德币用储蓄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学生的"个人存款",存的是美德,储的是人品,存折里的信息代表了学生个人品德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马修先生,今晚我们不看电视了吧!我们还是聊聊天吧!"吃完晚饭,迪利尔突然提出了上面的建议。马修惊奇地看着它:"迪利尔,你怎么了,你不是很喜欢看电视的吗?""喔,喔……"迪利尔支支吾吾,"今晚我们还是不看电视的好——我想和你聊聊天。""好吧,不看就不看。"马修说,"不过你得告诉我,为什么今晚你不想看电视?""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不想看就是不想看了!""这几天你很奇怪!"马修拍拍迪利尔的脑袋,"也许,你有秘密瞒着我吧?""瞒你?"迪利尔喊了起来,像  相似文献   

6.
苏童  知博 《初中生》2011,(16):36-37
在美国流传一句话:美国打天下靠海军,海军靠航空母舰。然而,美国航母也有其"弱点"、"死穴"。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攻击航母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次林 《河北教育》2007,(11):32-33
一、"美德袋":有待抛弃的"破旧口袋" "美德袋"是基于传统的以德目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美国德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称之为"美德袋"教育,意即教育者代表社会把那些被社会认为是重要的德目装入一个"布袋",然后从中"摸"出特定的德目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出生在美国后旅居欧洲的詹姆斯对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有着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成为他一生小说创作的主题。在他后期小说中代表美国本土文化的"纯真"不再是善良与美德的标志,而是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比如幻想与自我封闭,其消极作用比较明显。"纯真"在促使美国人开始欧洲文化之旅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接受欧洲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是怎样起飞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平 《物理教学》2012,(8):64-65,60
2011年8月10日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中国军方利用前苏联废旧航空母舰平台改造而来的。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4日开工,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被划归为乌克兰拥有。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沃伦·哈定上台执政,这一时期美国加大了对太平洋和亚洲地区的干预力度,在谋求亚太霸权的过程中海军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五国海军条约>、实施"橙色"计划,使其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公认,世界海上霸权开始逐步由英国向美国转移.海军的强大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暂时缓和了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维持了1920年代的短暂和平.  相似文献   

11.
邓晓峰 《文教资料》2012,(25):69-70,97
高校德育平庸与尴尬的现实处境使得美德教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高校实施美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大创举。美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高级形态,是道德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德性教育,是真正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为什么要实施美德教育""应实施怎样的美德教育""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阿瑟·米勒的戏剧《萨勒姆的女巫》中,作者在借用"逐巫事件"讽刺20世纪中叶横扫美国政坛的麦卡锡主义的同时,塑造了具有强烈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角色阿碧格。女主人公阿碧格在这场逐巫运动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把众多村民推上了绞刑架。然而,阿碧格也是这场逐巫运动的牺牲品,是被权力话语操控的枷锁之躯。她用几近癫狂的方式试图冲出禁锢人性的枷锁,却被权力话语利用,成为全剧最遭人唾弃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人海底43米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重视人才培养和院校建设,其教育体系自独立战争以来持续演化发展,美国海军学院、海军战争学院、海军研究生院、陆战队大学等知名军事院校相继诞生,培养了大批作战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为美国夺取海上霸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美国国家战略调整,为应对美国经济和技术不再称霸全球的新趋势以及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海军领导机构高级将领和教育专家对其院校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审查,揭示出重视程度不足、入学比例偏低、选学不够严格、整合力度不强、教学能力下降等问题。为此,海军部2020年制定出台《面向制海权的教育战略》,提出未来5年海军教育发展的3大支柱18项措施。文章分析了美国海军教育的改革历程,研究了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或将对我国军事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内 海军361号潜艇失事 5月2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发唁电哀悼遇难官兵,向遇难官兵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布实施 5月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教育报》(新闻综合,2014年6月13日)1.重头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一版头条《寻找"美德人物"宣传"美德事迹"》、副头条《引导教育舆论服务教育民生》以及新闻图片讲的都是发生在6月12日的新闻事件,对出报纸前一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所反映。从编者到作者都有很强的新闻意识,特别是对时效性的把握,值得称赞。2.注意挖掘基层有价值的新闻。一版  相似文献   

17.
杨海亮 《课外阅读》2011,(20):48-49
前不久,美国一所中学师生来学校访问。接待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名叫马里昂·琼斯的女教师。在聊到"惩罚"这个话题时,琼斯饶有兴致地向我说起了一个发生在她与学生之间的小故事:一天,有同学在教室的门楣上放了一只装满颜料的气球。不知情的卡利尔——这个在班里有着"淘气包"绰号的大男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定的意向,美德的展开涵涉了意、情、知、行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轨迹"形态的特征。美德的"多轨迹"形态以自身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为内在机理。但并非所有立场的伦理学理论都关注或承认美德的"多轨迹"形态,相比于美德伦理学,规则伦理学和情感主义伦理学在美德的理解问题上体现了一种较为狭窄的视域。把握美德的"多轨迹"形态,关乎我们对美德自身的完整理解和现实中美德品质的个体殊异性问题的深入认识、完全美德与自然美德间差异的厘清以及美德伦理学所具有的特定学理优势之把握,因而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美国MBA的办学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美国学习MBA课程的亲身经历 ,作者对美国伦斯利尔理工学院的MBA项目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点 ,提出了关于我国MBA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练习不经意的仁慈与不自觉的美德." 是的,想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不经意间做就是了.如果美德是在刻意的宣传和有意的提醒之下才凸显出来,这样的美德就大打折扣了,有矫情和虚妄的嫌疑.的确,好的美德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正如那些"空巢"老人,他们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宣传下的"孝敬",不需要庄严仪式笼罩下的拥抱,他们需要的是你"常回家看看",是自然而然的陪伴,他们需要"此时此刻"是饱满的,是有"动静"的,而不是空洞的、遥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