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涛 《新闻世界》2010,(4):108-109
"灾难是人类的影子"。不管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上走了多远,灾难总如影随形,"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叙事作为我们了解、建构世界,剖析、定义、诠释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重要方法。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时间、视角等出发,探讨灾难报道如何通过叙事策略来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方周末》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聚焦、叙事修辞和文本的可读性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南方周末》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赵利利 《新闻前哨》2015,(3):40-41,61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习惯将民族文化中的原型意象融入到新闻的叙述话语以唤醒受众的集体无意识,发挥群体在场的精神凝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对抗式解码。本文以人民日报对云南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以荣格原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灾难报道中战争英雄原型的再现分析,指出灾难报道中的原型叙事困境,以期对新闻报道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是媒体协调各方关系,优化传播效果,增强报道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找准灾难报道的最佳新闻视角、报道策划在灾难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付晓晓 《新闻世界》2014,(7):266-269
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常采用英雄叙事的话语策略,塑造关于灾难的特定话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灾难话语因具体社会情境而变化,与意识形态密切勾连。在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总体逻辑之下,灾难报道的英雄叙事可以起到遮蔽社会失序状态、动员社会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突发灾难事件无疑是吸引受众的大新闻.但是如果媒体报道视角错位.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本次印度洋海啸地震灾难报道中.一些媒体就出现了报道视角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洛朗·理查森说:“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我们了解、解构、建构世界;剖析、定义、诠释自我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叙事。重大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等特点.很容易构成连续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重要内容。在灾难新闻写作中运用叙事策略,增强其可读性,提高受众关注度,也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陈友良  邓如 《新闻窗》2008,(3):50-52
洛朗·理查森说:“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理论引进新闻学后,“文本”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图画、文字、书本等纸媒介,而拓展到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甚至渗透进广告、交谈等日常生活。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作为“文本”来加以研究、界定、归纳、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灾难性事件的极高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类媒体抢占市场的关键。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但是报纸具有长期树立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及属于更能引起受众思考的静观的视觉范式,因此报纸在灾难报道中依然独具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三个报道角度来阐述报纸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0.
公民报道并不是在汶川地震中产生的新事物,但在汶川地震中,公民报道所显示出的强大的规模和力度以及与之前不同的特点,则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董晓玲 《新闻世界》2014,(5):122-123
网络媒体通过专题报道、微博、微信等诸多平台在灾难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存在着新闻失真、娱乐化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加强网络新闻立法,对记者进行专项训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形式,是体现媒体新闻制作核心竞争力的压箱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也成为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深耕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以篇幅长、思想深见长的深度报道的青睐度日趋下降。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叙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发展提出建设性转型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庄园 《新闻窗》2013,(5):57-58
在灾难发生的瞬间,所有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类人往里走,一类是军人,一类是记者。在此次雅安地震的报道中,记者努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把自己融入到灾害现场和灾民生活里,实现从外围的旁观者到现场的亲历者的转变,从激动的目击者到清醒的审视者的转变,在对新闻现场的无限逼近中,完成对灾民记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童玮玮 《新闻世界》2011,(10):49-50
作为一名军队中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江宛柳的笔下没有硝烟战火的凝重,然而,江宛柳以女性的视角来捕捉军人举手投足的动人瞬间,细节感人至深。本文着重从语言细节、环境细节、数字细节等角度,分析江宛柳在灾难报道中细节运用的特点,并对其捕捉到细节的主要原因——深入灾难现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豪 《今传媒》2020,(4):127-131
在信息爆炸、新闻“速朽”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回访报道的缺乏越来越普遍。在新的传播形态中,回访报道的叙事建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结合了数篇优秀的回访报道,以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回访报道在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的叙事特点。当下,回访报道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整体的重新反观,关注回访报道怎样被讲述,对重拾“记录”的力量,完善我国新闻报道体系与增强传媒公信力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灾难报道是公众获取灾情信息、了解抢险救援进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其内容特殊、影响范围广泛,媒体在编发时要注意找准方向、坚守原则,正确引导、全面客观,防止失实、失信。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报道视角,更是一种进步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对巨大的灾难,媒体记者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通报灾情的同时,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性化"视角传达媒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中央电视台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启动24小时新闻直播。迅速的反应、翔实充分的新闻报道,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全面的灾情资讯。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为案例,分析此次灾难事件报道央视出现的新变化:一是反应更加迅速;二是报道更加客观、全面;三是投入更加强大;四是报道感人,凸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叙事母题对新闻叙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众多叙事母题中,灾变母题亦如此。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灾难新闻的叙事特点及叙事原则,从叙事视角、叙事应该把握的度等方面探讨和研究灾变母题的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